Page 40 - 环境影响评价及监测研究
P. 40

环境影响评价及监测研究



            庄等地大气污染严重,特别是冬季,雾霾天气十分常见。在这样的背景下,大气
            污染控制愈发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为了准确核定实际大气环境容量,必须
            做好城市大气污染源排放情况调查工作,同时收集污染源排放烟囱的坐标、高度

            和烟气温度、出口流速等数据。为了保证大气容量测算结果的精准性,还需要对
            以上数据进行校核。
                根据城市能源消费情况核定城市污染源源强,采用的方法主要有实测法和理
            论计算法两种,首先调查该城市的污染源现状,具体为污染源排放烟囱数量、污

            染物实际排放总量、设备运行时间及每天运行的时间。
                曾经有团队对北方一城市进行了调查,该城市位于中国东北地区,冬季主要
            以煤为能源材料,通过调查,市区内共有锅炉 496 台,污染物排放电源 249 个。
            因为该城市基础排放量较大,每天排放时间较长,所以在计算大气环境容量时采

            用的是多源模式,计算单位默认为“g/s”。一般认为污染物排放量在 1h 内不会
            发生太大的变化,所以计算中会将每小时的排放量换算成平均每秒的污染物排放
            量。这仅仅是理论认为,实际上污染物排放每一秒都在发生变化,将每小时污染
            物排放量换算成秒进行计算,计算结果肯定会产生一定的误差。因此,在这里定

            义每小时平均排放量为一个污染源的日排放量除以 24h,基础排放量范围宽泛一
            些,可以是污染源平均每小时的污染物排放量,也可以是某特定时间段污染物的
            排放量。实际计算时为了保证污染源源强为实际源强,需要按时间顺序给源强乘
            上不同的系数。

                经过计算发现,污染源源强变化大多与锅炉实际运行状况有关,比如:如果
            某个锅炉一天运行 12h,计算时将该锅炉的基础排放量设为“1”,早上、晚上
            和夜间,锅炉设备虽然停止运行,但是没有直接停火,也会有污染物排放出来,
            但污染物的排放量较小,设定为设备正常工作时的 1/10,即为“0.1”;锅炉运

            行后向着正式运行状态过渡,这个过程污染物的排放量为正常工作状态下污染物
            排放量的 50%,记为“0.5”。核算污染源源强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单位换算,源
            强的换算单位一般以污染源类别确定,换算时注意综合考虑污染源的工作时间及
            实际排放量。具体来说,如果污染源连续生产,那么核算时全年按 360d 计算,

            每天按 24h 计算,首先将年排放量换算成小时排放量“kg/h”,然后换算成“g/s”。
            如果污染源属于非连续性生产形式,比如供暖设备一般在冬季才会排放污染物,
            那么核算时按照生产时间进行核算,每天按 24h 计算,首先将年排放量换算成



            ·26·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