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 -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与工程质量管理
P. 11

第一章 砌筑工程



             为混凝土浇筑模板提供支撑和固定,承载混凝土凝固成型前的重量,是建筑施工
             时的主要承重结构;为建筑施工材料提供周转平台,是高空作业时物料在空中的
             堆场。

                 脚手架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悬挂、悬挑式,主要悬挂或者悬挑在建筑物
             的横梁或墙壁上,这种脚手架往往结构简单,使用时间不长,承载的重量不大,
             使用人员少,一般是即用即搭,用完即拆。第二,落地式,主要以地面或者楼面
             为支撑,用于高空物料平台或者模板支撑,这种脚手架一般结构复杂,搭设面积

             大,承载重量高,使用人员比较多,使用周期长,正常情况下稳定性比较好。第
             三,附墙式升降脚手架,一般是作为特定建筑物的专用脚手架而存在,主要以建
             筑物本身作为支撑,随建筑物的升高而提升,这种脚手架结构特殊,承载重量大,
             作业人员密集,安全风险高。第四,移动式脚手架,有固定的结构,一般用于室

             内作业,结构简单,高度低,承重小,作业人员不多,可自由移动。
                 (四)脚手架的结构计算
                 1. 扣件式钢管脚手架计算理论
                 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是工程常用的脚手架形式,关于扣件式钢管脚手架的结构

             计算理论,目前常用的结构模型计算方法有:
                 第一,铰接计算法。此法将杆件连接点交叉点视为“铰”,故称之为铰接计
             算法。其基本原理就是把空间体系转化为平面体系然后再进行计算,立杆只承受
             轴向荷载,横杆只起到减少立杆有效长度的作用,扣件节点只当作铰接计算。此

             法历史最久,起源于“英国临时结构设计规范”,并在 20 世纪 80 年代引入我国,
             很快便在我国工程界中推广应用开来,余宗明就是典型的代表,其深入研究分析
             了铰接计算模型。由于该方法发展时间较长,形成的理论比较完整和严密,并且
             与多年脚手架的使用经验和试验结果也比较一致,所以应用最为普遍。

                 第二,刚性节点计算法。该方法假设脚手架横杆和立杆的节点为刚接,没
             有相对转动,再按照《工业厂房钢结构设计手册》计算出立杆的计算长度系数,
             可以大致视为“无侧移多层刚架”进行相应的力学分析。在运算的时候提取出单
             元立杆,默认横杆对立杆产生刚接约束,该约束介于“两端铰接”和“两端固

             定”之间,该方法和脚手架的实际破坏模式不符,无论是理论分析还是试验研究
             均可以发现:脚手架的整体失稳破坏通常都发生在刚度相对较小的横向框架平面
             内,且扣件节点也没有达到完全的刚性。所以,用这种方法计算得出的承载力



                                                                                      3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