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 -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与工程质量管理
P. 12

C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与工程质量管理
              onstruction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 Quality Management of Building Work


            偏不安全。
                第三,半刚性节点计算法。该方法假设脚手架是由纵、横向水平杆组成的多
            层多跨空间框架结构,扣件的连接可看作是半刚性连接。国内最早是由黄宝魁等

            人提出了半刚性节点计算模型,他们采用刚性和半刚性的扣件连接对双排扣件式
            钢管脚手架的整体稳定进行理论分析,发现用刚性连接计算的分析结果比临界荷
            载的实验值要高出很多,而半刚性连接分析的理论值与实验值比较接近。在那之
            后,很多学者专家都对节点半刚性进行了试验研究,这些研究均证明:绝大多数

            结构的连接节点具有半刚性,进行节点的半刚性假设与实际工程情况相吻合。
                第四,有限元计算法。有限元计算法首见于涂新华发表在《施工技术》杂志
            的“竹构架计算理论与方法”一文中,该法假设立杆与立杆、纵向水平杆与纵向
            水平杆的节点为刚节点,其他节点,如立杆与横向水平杆、立杆与纵向水平杆、

            立杆与连墙杆、纵向水平杆与连墙杆等的节点以及立杆与地面的连接均为铰节点。
            脚手架的结构计算主要理论依据是“压杆稳定理论”,因为脚手架的主要承力构
            件是立杆。压杆承载力的计算是一个必须依靠欧拉公式来确定极限荷载的问题。
            细长压杆承载力取决于细长比 λ,λ 又取决于计算长度,而计算长度又取决于

            压杆两端支撑的固接程度,这是一个连锁关系式。
                2. 悬挑脚手架计算理论
                悬挑脚手架的计算首先是确定整体模型荷载值,而悬挑脚手架的整体模型与
            落地式脚手架整体模型基本一致,区别仅在于悬挑脚手架是以型钢作为承载体,

            而落地式脚手架是以地基为承载体。虽然悬挑脚手架在我国建筑工程的应用越来
            越广泛,但与之适用的国家规范和地方规范相对较少,相关的计算理论存在不完
            善的地方,而且施工单位在作业过程中也不可能进行现场实验,造成现场的实验
            数据不够完善。所以,施工技术人员需要在不断地总结现场施工经验的基础上,

            依据现行规范的相关要求来进一步完善、优化悬挑脚手架相关的计算理论。
                第一,三角桁架悬挑脚手架。在施工计算过程当中,三角桁架体系一般采用
            的是“铰接”桁架模型,通常只考虑三角桁架平面模型的承载情况,而忽略扣件
            连接处产生的 53mm 的偏心影响。在实际搭设中,为方便施工人员进行上部悬挑

            脚手架的施工,其搭设高度比实际脚手架的搭设高度多了一个楼层高度,所以在
            进行荷载计算的时候也应增加一个楼层的荷载。在计算三角衔架极限承载力时,
            应根据《规范》将钢管的抗拉、抗压能力和整体稳定性以及扣件抗滑移能力作为



            4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