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2 - 业财融合背景下会计信息化研究
P. 92
业财融合背景下会计信息化研究
网络在会计电算化中的广泛应用,使得企业能将分散的数据统一汇总到会计软件
中进行集中处理,既提高了数据汇总的速度,又增强了企业集中管控的能力。
3. 数据处理及时准确
利用计算机处理会计数据,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会计数据的分类、汇总、
计算、传递和报告等工作,使会计处理流程更为简便,核算结果更为精确。此外,
在会计电算化方式下,会计软件运用适当的处理程序和逻辑控制,能够避免在手
工处理方式下出现的一些错误。以“记账”处理为例,记账是计算机自动将记账
凭证文件中的数据登记到总账、明细账、日记账等相关账户上,账户的数据都来
源于记账凭证文件,数据来源是唯一的,记账只是“数据搬家”,记账过程中不
会出现数据转抄错误,因此会计电算化方式下不需要进行账证、账账核对。
4. 内部控制多样化
在会计电算化方式下,与会计工作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也将发生明显的变化,
内部控制由过去的纯粹人工控制发展成为人工与计算机相结合的控制形式。内部
控制的内容更加丰富,范围更加广泛,要求更加明确,实施更加有效。
(三)会计电算化的产生和发展
1. 会计电算化的产生
1954 年,美国通用电气公司运用计算机进行工资数据的计算处理,揭开了
人类利用计算机进行会计数据处理的序幕。中国 1979 年首次在长春第一汽车制
造厂进行计算机在会计中的应用试点工作。
2. 会计电算化的发展
依据划分标准不同,会计电算化的发展阶段亦不相同。这里以会计软件的发
展应用为参照,介绍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过程。
(1)模拟手工记账的探索起步阶段
中国的会计电算化是从 20 世纪 80 年代起步的,当时的会计电算化工作主要
处于实验试点和理论研究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内容是利用计算机代替手工处理
大量数据,实质是将电子计算机作为一个高级的计算工具用于会计领域。
此阶段主要是实现会计核算电算化,是会计电算化的初级阶段。利用计算机
模拟手工记账,不仅模拟手工环境的会计循环,而且模拟手工环境的数据输出形
式,利用计算机完成单项会计核算任务,缺乏信息共享。
·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