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8 - 水利工程建设与运行管理研究
P. 38

水利工程建设与运行管理研究
            Research on Water Conservancy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and Operation Management


            排出,这是一种很正常的情况;或测压管道的进水口部分因泥沙堵塞而失效,可
            以进行注水实验来验证。其次是由于坝面降雨渗透、坝体坡面地下水水位升高等
            其他因素的作用,导致压力管道水位变化曲线与库区水位变化曲线存在差异。所

            以,不能直接计算出局部周期的数值。最后是压力管道的水位不随着库容的变化
            而变化,而是在一条水平线上,这是因为压力管道失效造成的,这一观测数据无
            法使用。
                (2)实际渗透线和设计渗透线的比较分析

                土坝的设计浸润线通常是以一定的水位(如正常高水位、设计洪水位等)为
            假设条件,但实际应用中,正常高水位和设计洪位往往保持较短的持续时间,且
            其他水位变动频繁,这就给工程建设带来了很大困难。当水库水位升高至高程时,
            实际测量的渗润线与实际测量的浸润线不一致,当水库水位升高至高程时,在高

            程对比中常常会得到“实际测量值小于设计值”的结论。反之,如果将其与低洼
            地区的观测资料进行对比,则可得出“实际渗透线大于设计渗透线”的结论。实
            际上,除非水库的水位达到并保持在设计水平,才有可能进行直接的对比,或设
            法消除延迟效应,不然就难以解释。

                (3)水库与测压管道水位的相关性分析
                对一座已建成的坝来说,测压管水位只与上下游水位有一定的关系,在下游
            水位基本不变的时候,可以将时间作为参数,绘制测压管水位与库水位相关曲线,
            相关曲线的形状具体有以下几种。

                第一,测量管道的水位和水库的水位有一定的相关性。坝身土体的渗透性大、
            滞后性小、滞后性小,通常呈曲线依赖性。随着时间的推移,相关曲线逐渐向左
            偏移,表明测压管道的水位在不断降低,渗透状况在不断地得到改善;相反,当
            相关曲线发生偏移时,则表明渗透状况变差。

                第二,压力管道的水位和水库的水位之间存在着一条“陷阱”曲线。在坝体
            材料的渗透系数很小时,其关联曲线常出现“圈套”现象,其原因是滞后时间的
            影响。
                点绘出一个水库水位上升和下降(如一年)的变化规律,然后将其组合成一

            个单一的、顺时针转动的曲线,再将其排列成一条直线。此时,与相同的库水位
            相对应,有不同的测压管水位,在库水位上升的过程中,相应的测压管水位较低,
            在库水位下降的过程中,测压管的水位较高,这是正常的。如果是逆时针转动,



            26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