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6 - 高山风电场工程建设实践与运维管理
P. 126

高山风电场工程建设实践与运维管理



                2. 设备利用问题
                一些风电场仍然将以往的分离管理模式作为主要方法,不仅电力系统运行与
            维护管理之间不具有较好的衔接,而且管理流程比较复杂,使得风电场的应急处

            理能力变得比较差,就连实际管理水平和效率也会大不如前。比方说,在设备检
            修工作进行期间,工作人员在备件库房要认真履行登记流程,按照具体要求领用
            办公用品和完成相关手续,等到上述操作完成后,再进行设备维护检修工作。
                3. 生产运营成本问题

                由于分离管理模式带来的影响和作用,因此风电场运维管理资源的实际利用
            率总是居低不上,不仅额外成本支出越来越多,而且管理成本也随之水涨船高。
            比如,如果运行人员没有以直接参与的身份融入维护工作,那么对于各类备品备
            件消耗量就会“摸不着头脑”,同时,对于其客观消耗规律也会把握不准。此外,

            还有可能因库存多或少,造成生产运营成本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4. 风电场环境艰苦
                现阶段,我国很多的风电场都是通过现场人员对登记进行判断和对机组故障
            进行处理,就连检查和排除故障也是如此。同时,由于公司总部和片区技术人员

            未能以远程方式直接参与,因此对于现场的支持非常有限。久而久之,风电场与
            公司总部、片区之间就会产生一定的脱节。此外,我国有数量非常多的风电场地
            在偏远地区,那里不仅条件非常艰苦,而且想要留下那些素质高和能力强的机组
            维护维修人员非常困难。并且,能够对风电场运维引起足够重视的风电企业不多,

            以至于现场人员像散沙一样流失,特别是一些经验丰富的运维人员,大多数都选
            择了跳槽或改行。所以,我国风电场重大事故层出不穷,与现场服务技术人员的
            素质和能力有着直接相关的关系。
                (二)风电场主要事故类型

                1. 风机叶片故障
                到目前为止,风机事故的最主要原因是风机叶片故障。风机叶片故障可能由
            很多因素导致,会造成整个风机叶片或部分风机叶片被从风机上甩出去。从 20
            世纪 70 年代至今,有 201 起由风叶故障导致的事故发生。据记载,部分风机叶

            片被甩到远至 1300 米的地方。在德国,风机叶片碎片曾穿过屋顶和邻近建筑的
            墙壁。这就是为什么 CWIF 认为在风机和住宅之间应该有至少 2 公里的最小距离,
            来充分保证公共安全和避免其他危害,比如噪音和闪动的阴影。



            116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