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73 - 美术馆展览及策划研究
P. 173
第三章 美术馆展览空间设计分析
术与视知觉》中提及:“一切的视觉表象都产生自色彩与光线”。因此人对空间
的明暗对比具有强烈的敏感性,通过调整空间亮度的照射范围,能够使被照亮的
部分成为人的视觉中心点,形成光对于空间的聚焦。在美术馆展览空间中,利用
光线的聚焦性特征,运用光线在空间的部分区域赋予光亮度的照明,其余区域则
保持低亮度,这一方式打破了空间的亮度均匀,让空间中需要重点表达的区域得
以凸显。通常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能够通过高侧窗与天窗的方式。
都市实践建筑事务所设计的大芬美术馆展览空间中,运用了这一光的特性。
通过倒置式的天窗,将的光线照射到展厅之内,与展厅周边昏暗的环境形成对比,
形成空间中的一个聚焦点。被光线笼罩下的艺术品成为空间的中心,趋光性对人
的视觉形成心理驱动,空间内的观众视线不自禁向光的聚焦点进行集中。从视觉
体验层面,光的聚焦形成了一个空间的中心点,一个光线限定下的“舞台”,光
线内外形成一种表演者与观众的对比关系。
(2)漫射光形成空间模糊
空间中光线形成漫射的状态,光线在空间中的状态从局部加入变成在空间中
弥漫,空间中各处都获得了均匀的光线,使得空间整体对比度变弱,光影之间的
界限变得模糊。从视觉体验上说,空间整体亮度的趋向统一,人在空间中被光线
全方位包裹,观众在空间中构成一种宁静祥和的视觉观感。
以史蒂文·霍尔的纳尔逊·阿特金斯美术馆为例,霍尔将美术馆的主要体量
布置在地下,地上设置五个半透明的玻璃透镜体块作为整个展览空间的采光装置。
五个半透明玻璃透镜通过对 U 型玻璃的特殊处理,形成一种独特的磨砂效果,
通过玻璃的光线在空间中变成一种柔和的漫射光,使整个空间获得一种朦胧的效
果,观众在空间中仿佛被光线编织成的无形“丝绸”所包围,整个空间氛围变得
柔软平和,引发了观众独特的视觉体验。
4. 光的时间性形成视觉体验
光是被时间所掌控的。随着时间的流转,自然光在空间中不断产生变化,空
间中视觉所获得的空间形象也随着光的变化而变化。光把时间维度加入三维空间
中,使空间获得了第四维度。在美术馆展览空间中,光影变化可以为空间增加动
态属性,为观展人提供新奇的视觉体验,同时光影变化为空间中的艺术品展示提
供新的可能。对于光在空间中的运用,路易斯·康 Louis I. Kahn 对是建筑师中不
得不提的代表性人物,他所设计的金贝尔美术馆,是光的时间性特征得到充分展
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