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75 - 美术馆展览及策划研究
P. 175

第三章  美术馆展览空间设计分析



             觉体验诱导作用,其背后是对于材质物质属性的原始认知。建筑师理查德·维斯
             在《材料,形式与建筑》对此曾做出过解读:“如果说关注‘材料本性’这一态
             度强调了材料能够做什么,那么‘物质性’则被用来表达材料是什么——并且更

             多地域材料给人情感上的影响相关联,而并非其结构用途。”材质的原初属性是
             属于它们各自最真实的情感语言。因此可以获悉,在当代美术馆展览空间中,对
             空间触觉体验的创造,是对于材质本质属性的传达,尊重材质本身的属性,获得
             最真实的触觉体验。在当代美术馆展览空间设计中,根据归纳总结在当代美术馆

             展览空间设计中,创造空间触觉感官体验的具体内容包括了空间材质的表面触觉;
             温度触觉;可感知的空间细部;可体验的空间细部。
                 1. 空间材质的表面触觉与温度
                 空间材质的表面触觉与表面温度,是材质最真实属性的外在表达,本身便具

             有最原真的知觉体验。不同的材质所带有的表面触觉与表面触觉具有不同的感知
             特性,直接引发人内心的对于材质的心理感受。例如,天然的石材具有粗糙的纹
             理,形成粗糙的表面触觉,同时石材是冰冷的,形成寒冷的温度触觉感受,在体
             验到触觉的同时,形成对于石材厚重,尖锐的心理感受。而木材则是另外一种完

             全不同的触觉体验。在具体的当代美术馆展览设计中,在运用空间材质形成触觉
             体验时,应当根据空间的不同的主题特性,选用与之合适的空间材料,使空间材
             质与空间主题所表达的情感相一致。另一方面,在社会对于材料的理解加深与加
             工方式的逐渐多样化,同一类材质能够产生完全不同的表面触觉与温度触觉,这

             对展览空间触觉体验的营造,又产生了新的可能性。经过对现有当代美术馆案例
             的归纳,对几种在当代美术馆展览空间设计中常用的材质构成不同的触觉体验效
             果进行了各自的详细研究,并在下文中进行阐述。
                 第一,混凝土。作为一种现代建筑运用最为广泛的材质,混凝土的本质属性

             是它的兼容与多变性,因此形成空间触觉体验上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不同的材料
             配比与生产工艺,都使混凝土获得不同的物质特性。例如,在安藤忠雄的直岛当
             代美术馆中使用的清水混凝土,形成一种柔和细腻的触觉体验;在大舍建筑的浙
             江台州当代美术馆中,混凝土则是通过现浇的方式表现出一种粗粝尖锐的触感。

                 第二,砖材。通过就地获取的泥土烧制而成的砖材是我国多年以来的传统建
             筑材料。通过传统方式制作的砖材运用到展览空间中拥有一种朴素原始的美感,
             如董豫赣所设计的红砖美术馆,通过使用传统的红砖与砌筑方式,使材质保持原



                                                                                   167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