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91 - 现代农业园区规划与管理
P. 191
第五章 农业园区的管理
物的抗病能力,还能破坏蛰伏在土内休眠的害虫缫穴和病菌越冬的场所,直接消
灭病原生物和害虫。进行耕翻晾晒数遍,以改善土壤物理性状,减少土壤中致病
菌数量,这已成为重要的防治措施之一。
第三,除草、修剪及清园田间杂草及小麦,药用植物收获后,受病铯害的残
体和掉落在田间的枯枝落叶,往往是病虫隐蔽及越冬的场所,是翌年的病虫来源。
因此,除草、清洁田园和结合修剪将病虫残体和枯枝落叶烧毁或深埋处理,可以
大大减轻翌年病害的程度。
第四,调节播种期。某些病害常和栽培药物的某个生长发育阶段物候期密切
相关。如果设法使这一生长发育阶段错过病大量侵染为害的危险期,避开病虫危
害,也可达到防治目的。
第五,合理施肥。合理施肥能促进药用植物生长发育,增强其抵抗力和被病
虫为害后的恢复能力。例如,白术施足有机肥,适当增施磷、钾肥,可减轻花叶
病。但使用的厩肥或堆肥,一要腐熟,否则肥中的残存病菌以及地下害虫蛴螬等
虫卵末被浃,易使地下害虫和某些病害加重。
第六,选育和利用抗病、虫品种药用植物的不同类型或品种往往对病、虫害
抵抗能力有显著差异。如有刺型红花比无刺型红花能抗炭疽病和红花实蝇,白术
矮秆型抗术籽虫等。因此,如何利用这些抗病、虫特性,进一步选育出较理想的
抗病、虫害的优质高产品种,则是一项十分有意义的工作。
2.生物防治法
生物防治是利用各种有益的生物来防治病虫害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是利用寄生性或捕食性昆虫以虫治虫。寄生性昆虫包括内寄生和外寄生两
类,经过人工繁殖,将寄生性昆虫释放到田间,以控制害虫虫口密度。捕食性昆
虫的种类主要有螳螂、蚜狮、步行虫等。这些昆虫多以捕食害为主,对抑制害虫
虫口数量起着重要的作用。大量进行繁殖并释放这些益虫可以防治害虫。二是微
生物防治。利用真菌、细菌、病毒寄生于害虫体内,使害蛀病死亡或抑制其危害
植物。三是动物防治。利用益鸟、蛙类、鸡、鸭等消灭害虫;四是不孕昆虫的应
用。通过辐射或化学物质处理,使害虫丧失生育能力,不能繁殖后代,从而达到
消灭害虫的目的。
3.物理防治法
以物理农业中的物理植保技术所涉及的土壤病虫害、地上害虫、气传病害的
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