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8 - 小学音乐教学方法与案例设计
P. 18
小学音乐教学方法与案例设计
Music Teaching Methods and Case Design in Primary Schools
二、走出音乐听赏的误区
(一)听赏是主动学习的实现过程
听赏者本身究竟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还是一个主动的参与者呢?美国音乐教育
家雷默说:“自觉的音乐听赏是人类思想所能达到的最复杂最具有挑战性的行为。当
学生的思想集中在现在学的是什么的时候,是否他们就要安静地读一本书,听一种解
释,思考问题得出一个答案,沉思可选择的理念,当然还有听赏音乐时,在他们的经
验中,这是在人类认识的最高水平上的积极参与。”从表面上看,听赏只不过是用耳
朵去听,但这是一个情感体验的过程。它包括对作品所表达的喜、怒、哀、乐等的直
觉体验,还包括对作品情感内蕴的理解。《列子·汤问》中记载,春秋时代韩国一
位女歌唱家,名叫韩娥,歌艺超群,曾在齐国雍门卖唱,“既去,而余音绕梁,三
日不绝,左右以其人弗去。”当她曼声长歌时,可使“一里老幼喜跃忭舞,弗能自
禁,忘向之悲也。”这就是“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典故。其实,声音并没有在房
梁上绕转,而是优美动人的歌声强烈地激发听众的情感体验。如欣赏民族器乐曲《江
河水》,听众会从乐曲中感受到一种悲愤的情绪,还会从乐曲的音调、节奏与现实
生活的联系中,理解到乐曲所表现的悲愤是中国劳动妇女在旧社会的悲惨遭遇的情感
抒发。
音乐听赏,归根结底是听赏者主体性的意识活动,曹理老师说:“儿童与青少
年在音乐活动中不是被动的听觉,而是音乐创造的积极参加者。”因此,听赏音乐的
过程应该强调和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学习能力,教师应组织学生积极参与
到教学活动中去,为学生创造听赏的环境、条件,使他们全身心地体验音乐、感受音
乐、理解音乐。
主动学习教学过程应该改变教师的旧习惯势力和旧的教学行为,彻底改变教师
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行为。教师的主要任务不再是系统而烦琐的知识教授,将以讲
授为主改变为以活动指导、活动调控、活动评价为主,并对教学活动的精心设计、指
导、调控和评价。知识讲授显然成为第二位的任务,但它并不排斥或反对必要的讲
授。教师教学行为的改变,必将促进学生学习行为的改变。学生由被动消极地接受学
习,转变为积极主动地学习、参与、活动和实践。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发
挥,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而不是做教学的附庸,更不能将学生视为接受知识的容
器。学生在主动学习教学过程中自主学习、自主参与、自主活动、自主实践。教师教
学行为和学生学习行为的改变,必将使课堂学习面貌大为改观,一改沉寂呆板的课堂
为生动活泼的场所,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
•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