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2 - 信息的脉络
P. 132
·信息的脉络·
而苹果公司 4 年来一直在全速奔跑,以便在闸门最终关闭之前穿越而过。目前,
苹果最大的挑战来自 IBM,对很多人来说,这个铬合金巨人的名字就意味着“真
正的”计算机,况且它还是一家富可敌国的跨国企业。不论 IBM 将推出什么样的
产品,苹果公司都会义无反顾地用 Lisa 和麦金塔来接招。
20 世纪 70 年代,个人计算机的成功还是与施乐帕克研究中心的研究成果一点
不沾边。1979 年,当乔布斯被邀请访问施乐帕克研究中心之后,这个局面有所改
观。在施乐高管的坚持下,帕克研究中心向乔布斯展示了基于 Alto 的未来办公室。
因为当时的微处理器技术还不够强大,难以实现目前的这些成果。施乐在 1981 年
发布的“施乐之星”,尽管它有漂亮的界面,拥有很多高级功能,但是仍未在商
业上获得成功。“施乐之星”定价太高,无法与晚些时候发布的 IBM PC 相抗衡。
乔布斯参观完后,随机启动了 Lisa 项目,但是售价太高,差不多 10000 美元,因
此没能获得商业上的成功。
“麦金塔项目”在 1979 年启动,负责人杰夫·拉斯金对施乐研究中心的研究
工作很了解,想生产一台带有内置屏幕的计算机,并且简单、易用,用户只需插
上电源就能启动它。这台计算机被命名为“麦金塔”(Macintosh,Mac)。乔布
斯从施乐研究中心回来后,就自己接管了“麦金塔项目”。在乔布斯的坚持下,
苹果向这款计算机添加了一些类似施乐帕克研究中心的新功能和新特征,其中就
包括鼠标。乔布斯痴迷地盯着麦金塔设计的每一个环节,甚至包括生产设备的颜
色和外壳设计,他自己的名字也出现在设计专利中。乔布斯让原麦金塔设计团队
的 47 名成员在原型机上签下自己的名字,这些早期的麦金塔原型机成为风靡一时
的收藏品。
尽管麦金塔的性能令人印象深刻,但是它不是一款成功的消费产品,并且没
有集成硬盘,这意味着它无法抢占 IBM 的商业市场。但麦金塔在出版和传媒产业
却有一批忠实的拥趸,因为它拥有强大的桌面排版功能,编辑和设计师可以使用
它轻松编辑文字、设计页面版式。而且麦金塔漂亮的图形用户界面和舒适的使用
体验也深得用户喜欢。这个革命性的用户界面由施乐帕克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开
发,在图形用户界面下,用户通过 WIMP(即窗体、图标、菜单、指针)向计算
机发送命令。在一个窗体运行一个程序的同时,位于同一个显示器中的其他窗体
可以运行其他程序。用户可以在屏幕上看到所有程序的输出,而且通过选择响应
的窗体,用也可以向某个程序输入信息。图标是一些小尺寸的图片,他们对应于
特定行为,用户可以从中新型选择。菜单是可用选项的列表,往往显现为图标和
下拉菜单,把用户选择的程序或应用列出来。最后,指针是一个标记,如箭头,
显示在屏幕上,允许用户选择一个操作。麦金塔的图形用户界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 1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