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3 - 信息的脉络
P. 133
·第三部分·
微软通过为 IBM 开发操作系统软件已经声名鹊起。1981 年,盖茨访问乔布斯,
之后也启动了图形用户界面项目,并开始了相关研发工作。1985 年,微软推出了
Windows1.0,但是拿当时最高性能的芯片——英特尔 80286 来说,Windows1.0 运
行也相当缓慢。在 20 世纪 80 年代末,英特尔又推出了 386、486,直到这个时候,
Windows 才变得切实可用。1990 年 5 月,微软推出 Windows3.0。1992 年,微软发
布了 Windows3.1。同时,微软开发了 Word 文字处理程序和 Excel 电子表格程序,
微软把 Word、Excel 和 PowerPoint 放在一起,形成了“办公套件”。通过全力开
发 Windows 操作系统,并绑定三个办公应用软件,在文字处理、电子表格方面,
微软办公套件力压 WordPerfect、Lotus 1-2-3 等产品,最终成为个人计算机市场的
领头羊。
戴尔计算机公司与工艺创新
对个人计算机制造商而言,竞争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价格,最终与能否及时
根据客户需求定制处理器、存储器和软件有关。戴尔公司创始人迈克尔 . 戴尔迅
速领悟到所有要素并付诸行动。戴尔意识到,如果公司具备制造整台个人计算机
的能力,而不是仅仅还是从库存过剩、愿意打折出售的零售商那里购买简装版计
算机并加装零部件,就能获得更大的利润。1985 年初,戴尔以新面世的英特尔
80286 微处理器为基础研制出公司的第一款个人计算机。
到 1986 年,戴尔因打造全球最快的个人计算机而获得广泛的免费宣传。随着
时间推移,借由所奉行的大规模定制策略,公司得以在商业、政府、个人消费者
市场以多种不同的价位销售计算机。每种细分市场都配有专职销售人员,负责为
客户定制产品。实际上,公司与客户的关系因直销得以巩固,从而将回头客掌握
在自己手中。
根据摩尔定律可知,新出厂的计算机的价值将逐月下降。戴尔的产品在几周
内就能送达客户,而依赖零售渠道的竞争对手平均需要 4 个月时间。直销与大规
模定制实践也使戴尔能基于准时制订购零部件,从而实现库存最小化或零库存。
汽车行业的丰田公司也采用类似的技术,但是戴尔是计算机行业中率先使用这类
精益生产法的企业。
戴尔通过工艺创新将竞争对手抛在脑后,但是美国、欧洲和日本的竞争对手
都已经取得高销量,随着个人计算机成为标准化商品,价格也面临下行压力。20
世纪 80 年代后期出现了一次全球性的行业洗牌与整合,在很大程度上归因于日益
占据主导地位的个人计算机标准。个人计算机行业的主导标准与市场领导地位的
集中程度,与 20 世纪 30 年代的无线电行业颇为类似,这个曾经拥有无数参与者
• 1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