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48 - 信息的脉络
P. 148
·信息的脉络·
率。随着远程通信技术的发展,人们就可以把自己的观点通过各种新的途径传送
给越来越多的人。想象一下那个只能用笔和纸写作的人,想象一下那个只能用打
字机写作的人,再看看一个拥有个人电脑的作者!
比尔·盖茨在创办微软的早期曾经说过,他的公司的使命是让每个人获得“手
边的信息”(Information at your fingertips,IAYF)。在全球化 3.0 时代,人们将
他们自己变得全球化,这主要就是通过 Windows 操作系统、苹果和 IBM 的个人电
脑实现的。这些发展给了个人随时随地写作、整理并传播信息的能力。
到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上文提到的个人电脑、Windows 和局域网的发展已
经到了极限。人们可以用数字化格式处理信息,这当然很好,但是为了实现更大
的突破必须使世界联系到一起。只有我们能够以极低的成本把自己的信息传播出
去,其他的人才能分享并使用我们的信息。到了 20 世纪 90 年代,在短短的几年
时间中出现了重大的突破:互联网出现了,这提供了以极低的成本进行全球沟通
的工具;万维网创造了一个魔术般的虚拟世界,每个人都能够把自己的数字化信
息传到网上,其他的人可以很容易地接触这些信息;各种搜索引擎出现了,人们
可以方便地寻找在网站上的各种网页,这种搜索引擎是如此简单,每个人都开始
上网了。互联网技术的革命推动了世界变平的过程。
风险投资家约翰·杜尔支持了网景。杜尔说:“网景的上市唤醒了世人去认
识到因特网的存在。在那之前,因特网只为少数人所知。”
弗里德曼认为,创造力似乎是无限的。借助互联网的能力,人们能够分析迄
今无法用肉眼分辨的现象,互联网之于人类的重大意义如同伽利略之于天文学的
意义。只不过伽利略观测月亮时,它的行为对月亮没有造成任何影响。而人类访
问互联网时,会留下自己的痕迹,这些痕迹会透露访问者的兴趣爱好、行为方式、
运动轨迹等数据,这些数据会成为互联网公司用于分析客户行为的基础。这种工
作用在商业上,诞生了脸书、谷歌、百度、阿里巴巴、今日头条等互联网巨头,
他们通过分析访问者的行为,给访问者提供精准的商品信息,这种商品包括尿不湿、
啤酒、洗发水、书籍及各种各样的电子产品等。
保罗·巴兰,波兰裔美籍工程师,在 1960 年前后提出了“包交换”技术(或
称分组交换技术),由此奠定了互联网技术的基础。
• 1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