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53 - 信息的脉络
P. 153

·第三部分·
               技术学科。后来,费根鲍姆也因在知识工程方向的贡献而获得了 1994 年的图灵奖。
                   专家系统(Expert System)是一种依靠计算机模拟人类特定领域的专家,对
               特定问题作出解答或者决策的人工智能程序,与人机对弈、模式识别、自动定理
               证明这些早期的人工智能应用有一点不一样,前者更偏向学术研究,而专家系统
               的直接商业价值是显而易见的。如果能用机器这种极为经济的手段完成专家的工

               作而又不需要聘请有经验的专家,必然会极大地减少企业的劳务开支和人员培养
               成本,且由于软件的可复制性,专家系统能够广泛传播专家的知识和经验,推广
               因专业人员数量限制而无法广泛传播的产品和技术。

                   当专家系统中知识的累积速度落后于这个领域知识的更新速度时,这个系统
               的价值就会逐渐降低,系统的生命周期也将渐渐趋向于死亡淘汰。
                   20 世纪 80 年代,当人工智能研究的方向经历了“关注机器如何实现自动推
               理”“关注知识”,最后转变成关注“机器如何实现学习和自我改进”之后,仍
               然没有遇见通向终极智能的曙光。学术界对符号主义的热情开始逐渐变冷,随着

               符号主义最后一个阶段“学习期”进入尾声,它也逐渐丧失了在人工智能这门学
               科中的主导地位。
                   符号主义从 20 世纪 80 年代末开始沉沦,一直持续到今时今日还处于低谷中。

                   马文·明斯基(1927 年 8 月 9 日—2016 年 1 月 24 日),男,“人工智能之父”
               和框架理论的创立者。1956 年,和麦卡锡(J.McCarthy)一起发起“达特茅斯会议”
               并提出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概念的计算机科学家马文·明斯基(Marvin
               Lee Minsky)被授予了 1969 年度图灵奖,是第一位获此殊荣的人工智能学者。其后,
               麦卡锡(1971 年),西蒙(H.A.Simon)和纽厄尔(A.Newell.1975 年),费根鲍

               姆(E.A.Feigenbaum)和劳伊·雷迪(Raj Reddy,1994 年)等 5 名人工智能学者
               先后获奖,在至 2021 年 9 月获图奖的 40 名学者中占了近 1/6,可见人工智能学科
               影响之深远。明斯基的代表作包括《情感机器》《心智社会》等著作。

                   约翰·麦卡锡。他因在人工智能领域的贡献而在 1971 年获得图灵奖。实际上,
               正是他在 1956 年的达特茅斯会议上提出了“人工智能”这个概念,被称为“人工
               智能之父”。2011 年 10 月 24 日晚上,约翰·麦卡锡与世长辞,享年 84 岁。
















                                                    • 137 •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