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46 - 信息的脉络
P. 246
·信息的脉络·
用快速运转、几乎不知疲倦的机器来替代手工劳动;组织快速的交通运输体系;
把分散的工作集中到工厂进行等。只要这种去除人类情感和智慧的做法不会对产
品的质量造成不利影响,那么就完全可以用动力代替人力、用机械技能替代人工
技能、用机器人替代工人。人们抗拒机器和生产线,机器和生产线也在拒绝人,
它们需要机器人,机器人和人争夺工作岗位,看起来真是滑稽。物联网技术、5G
技术、云计算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使得制造业正在经历大规模的智能化改造,
《智能制造 2025》正是为了促进这一过程。这是市场竞争的结果。原材料、机器、
厂房的成本下降空间有限,若保持较高的利润,人力成本往往成为降低的首选。
这带来了一定的社会问题,尤其是社会就业的压力。
《人机共生》的作者托马斯·达文波特认为:“科技从来都是越来越聪明、
越来越廉价,而人类作为一个整体来说却不是这样。”你无法把早已存在的知识
下载到一个人身上。任何人都是从零开始的。有些工作仍然存在,唯一的问题在于,
这些工作已然能被机器夺走了。如果我们中的一些人认为自己的工作无论如何也
无法由机器完成,那只是“掩耳盗铃”罢了。因为事实上,工作并不是不能分解的。
所有工作其实都是任务的组合体,今天的任何一种工作都有一部分可以被有效地
自动化。机器把大部分工作者日常工作中的繁杂琐事都承包了,这部分工作既占
用时间又承担不起增长知识的重任。正因为如此,人们都急切地想要拥抱机器带
来的变化。如果工作任务可以被编码,那它就可以被自动化。同时还会产生一个
必然的结果:如果工作可以被便宜的自动化,那么这种情况就一定会发生。我们
已经看到了很多工作被疯狂地解构,然后其中最容易被编码的任务就被自动化了,
而这些任务恰恰需要更多的教育和经验才能完成。
所以说,每一种职业,凡是它们的日常工作是有规则运作的,原则上都是可
以被取代的,如语言翻译、自动驾驶等,无论是司机还是白领,有几百种职业将
会部分或者全部被计算机取代。从长远来看,社会所需要的不是覆盖全社会需求
的普通计算机专家,而是专家里的顶级专家。如果说人工智能在未来肯定会掌握
什么技能,那就是自动编程的能力。只有那些 MINT 专业里(M 代表数学、I 代表
计算机、N 代表自然科学、T 代表技术)高资质的顶级专家才会永远炙手可热。
如今智能革命风起云涌,一场包括大数据、摩尔定律、精确算法以及强大算
力的完美科技风暴为人工智能的发展铺平了道路。人类所有的生活领域几乎都在
发生激烈变革,引发这次智能革命的源头是神经网络算法的创新。18 世纪和 19 世
纪的第一次工业革命把很多农业国家变成了工业国家,第二次工业革命在 20 世纪
初期开创了现代消费社会,第三次工业革命在 20 世纪 90 年代开创了信息社会,
从此世界变平了,第四次工业革命在 21 世纪初开创了智能社会,“机器是否取代
• 2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