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47 - 信息的脉络
P. 247

·第四部分·
               人类”的论调又甚嚣尘上。历次工业革命给很多人带来了幸福,并对社会生活产
               生了长远影响,为社会稳定成功地奠定了基础,也为后来的市场经济繁荣打下了
               根基。
                   数字化是信息技术发展带来的溢出效应,数字化转型上升为国家战略。目前,
               我们经济的很多领域都已被数字化,从原材料采购到生产制造、再到市场营销,

               从物流到售后服务,每个环节都被数字化。新的经济形式占领了传统的经济领域,
               “平台—消费主义”模式让客户自己主导商务活动,如淘宝电子商务平台、滴滴
               打车平台、贝壳找房平台等,未来还会有越来越多地通过互联网、元宇宙和金融

               科技等从事经济活动的网络平台。数字化不是一个墨守成规、单纯的经济模式效
               率的提高,而是二百五十年来我们经济模式的一次巨大转变,是世界历史范围内
               生活和价值观的巨大转变!数字化革命来势凶猛,全面覆盖现代社会,是跨越文
               化的、对个人自由的最大冲击。

                   1956 年,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索洛在其著作《对经济增长理论的一个贡献》
               里论述道,科技进步为提高生产率提供了可能性,决定经济增长的因素不是劳动
               和资本,更多的是技术。蒸汽机、纺织机、电气化和电子化、互联网化,从未持

               续减少劳动量,相反更加大了劳动量。在不久的将来,供需关系的彼岸可能不会
               再有价值观了,只有肮脏的“成本—利润—预算”。
                   通过数字化和智能化,落后的技术和守旧的服务业不是一步一步被改善,而
               是被简单粗暴地取代了。出租车让步于优步打车;酒店行业被 Airbnb 埋葬;无人
               驾驶汽车取代传统汽车制造业的大功率发动机;制造业里的大部分产品在未来将

               用 3D 打印机完成;银行传统的客户业务将很快消失,数字化支付手段不再需要中
               间人和中介机构,相当一部分的附加值产品也由此被分散了。这符合人们的经济
               学常识,那就是“哪里有效率思维,哪里就有繁荣昌盛,同时那里的传统也随之

               销声匿迹”。
                   科技进步曾为预言家带来了美好的想象。1845 年,卡尔·马克思写道:在未
               来社会中,工人们可以从单调乏味的工作中解脱出来,到那时,他们可以早上打猎,
               下午捕鱼,晚上蓄养牲畜,晚饭后从事批判。1884 年,社会主义者 William Morris

               曾这样想象:未来的工厂是非常漂亮的,工厂周围都是花园,供工人休闲放松,
               员工们每天只工作 4 个小时。1930 年,约翰·凯恩斯在其论文《我们后代的经济
               前景》中说,机械化正以史无前例的高速发展,我们发现使用机器取代人类的方
               法的速度超过了发现劳动力新用途的速度,他认为这会造成普遍的技术性失业。

               但凯恩斯对长远发展仍保持乐观态度。他认为技术能解决人类的经济问题,将人
               们从为了生计而工作的境况中解放出来。凯恩斯预言道,一个世纪后人们每周的


                                                    • 231 •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