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2 - 农作物栽培技术和高产途径
P. 102

农作物栽培技术和高产途径
            Crop Cultivation Techniques and High-yield Pathways


            其三是作为工业加工原料,包括玉米淀粉、玉米油、无水乙醇等,以玉米为原料
            发展现代工业,可以有效地减少化石能源的消耗量,对于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具有
            积极意义,如利用玉米制造的无水乙醇,相比汽油、柴油等能够大幅度减少二氧

            化硫、二氧化碳等排放。
                4. 玉米种植技术不断优化创新
                结合相关科研文献来看,玉米原产地是中、南美洲,16 世纪(明朝时期)
            才经由欧洲人传入中国,鉴于种植环境、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变化,不断优化创新

            玉米种植技术变成了一个重要的农业课题。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农业始
            终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指导思想,在各个时期均投入大量人才、资金及
            资源用于研发,旨在提高玉米种植产量与质量。玉米种植技术涵盖种植技术、田
            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同时还要考虑中国不同地域环境的差异,在玉米种植生

            产中要坚持技术差异化。例如,同样为“北方玉米种植郑单 958”,在东北地区
            作为春玉米种植时,对于氮磷养分的吸收量明显超过了冀鲁豫地区作为夏玉米的
            吸收量,而钾的吸收量却明显低于冀鲁豫地区的夏玉米;相对应的,中国玉米种
            植带横跨南北、贯穿东西,形成了东北春玉米产区、西北灌溉玉米产区、西南山

            地玉米产区、黄淮海夏玉米产区及南方丘陵玉米产区等复杂形态,为了有效提高
            各区玉米单产,就需要不断地优化创新技术。此外,从中国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
            上看,玉米种植技术在宏观上要遵循生态化、机械化、智能化等特点。
                (二)玉米种植新技术应用的效率分析

                1. 品种改良技术
                基于“增产、增效、增质”的农业种植生产目标,加强玉米品种改良是排名
            第一的任务,也是玉米种植新技术的难点与重点。2021 年党中央提出的《种业
            振兴行动方案》中明确要求,要“提升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加工能力”,

            打造“产、供、销同一条龙的高端种业生产链”。事实上,中国已建立的现代农
            业保障体系,早已经取代了“自然育种、留种、用种”的模式,产生了丰富的玉
            米优良品种家族。玉米品种改良至今已经历了 7 代,应用效率是非常高的,如第
            一代(代表如白单 1 号、新单 1 号)完成了农家种向杂交种的转型,从第三代(代

            表如丹玉13)开始大规模推广,直接提高了玉米单产及种植适应性。第四、五代(代
            表如农大 108、掖单 13)除了产量、适应性更强,且进一步提高了抗旱、抗倒伏、
            抗病虫的能力。第六、七代(代表如郑单 958、京科 968)等实现了种植效率的



            ·90·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