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1 - 农作物栽培技术和高产途径
P. 101

• 第三章  玉米种植及增产技术




             国务院提出的“藏粮于技战略”的具体实施举措,直接表明了中国对玉米种植程
             度的不断提高。其中一部分原因与“粮食安全”有关,从供给端的角度看,2016
             年由于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玉米临时收储价格干预政策改革,导致中国玉米期末库

             存连续下降,进而形成了较大的供给缺口,严重影响了自给率,在库存触底的情
             况下,引起了人们对玉米种植热度的回升。
                 2. 玉米种植规模呈现较大波动
                 从现状上看,中国农业种植品类与耕地数量之间存在较大的矛盾。为了保障

             粮食安全,国家顶层设计维度需要分配更多的耕地,用于水稻、小麦两种主要粮
             食作物的生产,相对应的,玉米、大豆的种植规模必然会减少。近年来,在“科
             技兴农”的理念引导下,玉米种植的重心转移到“以农业技术弥补种植规模不足”
             的层面,具体表现为玉米种植规模呈现出较大的波动。结合国家统计局、WIND

             机构公布的数据分析,2002—2015 年中国的玉米种植规模呈现出持续增长态势,
                                                    2
             其中 2002 年玉米播种面积为 2463.4 万 hm ,2015 年为达到播种面积最高峰,为
                         2
             4496.8 万 hm 。受到 2016 年玉米临时收购价格干预政策的影响,此后玉米种植
                                                                           2
             规模进入一个下降期,2017—2022 年持续徘徊在 4100 万 ~4500 万 hm 。整体上看,
             2002—2022 年中国玉米种植面积呈现出一个“倒 U 形”的发展趋势,2021 年国
             务院出台《农业农村重点工作部署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淮海、东北两个玉米
                                                                  2
             种植大区提高种植面积,预计 2023 年将达到 4419 万 hm ,持续逼近 20 年来的
             最高位,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中国玉米种植规模变化受到农业政策的较大影响。

                 3. 玉米种植需求出现多元态势
                 立足传统粮食作物的认知角度看,玉米所处的地位是相对尴尬的,作为口粮
             它的接受度不如小麦、水稻,作为油料、饲料原料等的性价比不如大豆,因此长
             期以来玉米在中国的农产品消费结构中并不占优势。但在新时期背景下,随着食

             品工业、轻工业、生物工业等发展,玉米的用途不断丰富,进而玉米种植需求出
             现多元态势。现阶段看,玉米在需求侧主要朝向 3 个领域,其一是直接作为口粮,
             一个明显的需求变化是,不再局限于玉米籽粒磨粉、加工成食品,得益于愈发成
             熟完善的冷链物流系统,鲜食玉米的消费量也在快速上升,这也加速了各类口味、

             口感玉米品种的研发,如水果玉米、甜糯玉米等。其二是作为饲料原料,包括籽
             粒加工饲料、青储饲料等在内,全球范围内 60% 以上的饲料原料都是玉米,发
             达国家这一比例高达 80%,用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旺盛的“肉蛋奶”消费需求。



                                                                                  ·89·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