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6 - 农作物栽培技术和高产途径
P. 96

农作物栽培技术和高产途径
            Crop Cultivation Techniques and High-yield Pathways


            由于新培育的自交系玉米品种本身就不具备足够的遗传基础,实际推广应用中容
            易出现不具备较好抗逆性和抗病性能力的问题,对玉米育种持续发展和增产提质
            作用发挥也会带来极大影响。

                3. 育种技术有待提升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发展,我国玉米育种工作有了先进技术的支持并取得
            了一定的进步,但是受到研究人员能力不足、研究设备技术落后等因素影响,导
            致在玉米育种工作开展中,传统工艺依然占据着主要地位,特别是在传统工艺与

            现代高新技术相融合方面还有待进一步优化,进而对玉米育种效率和效果带来较
            大的影响。
                4. 育种领域较为混乱
                当前市场存在玉米品种比较多,并且受到育种领域管理存在漏洞影响,使得

            玉米育种领域较为混乱,特别是一些非玉米育种企业,在巨大利益诱惑下加入行
            业竞争当中,并通过使用其他单位培育母本进行自交,然后打上新品种名号进入
            市场,对其他企业的研发结果进行窃取,不仅严重阻碍了玉米育种技术发展,还
            极大影响了市场有序竞争。

                (三)提高玉米育种效率的策略
                1. 明确育种目标
                在明确育种目标指导下,可以推动玉米育种工作更有针对性地展开,实际育
            种效率与效果也能得到保障。操作中,可以结合当前玉米育种发展趋势,将育种

            目标确定为:一是高耐密型玉米新种的选育与研究;二是优质专用品种的选育;
            三是重视基础研究解决遗传基础较为狭窄、基础材料比较匮乏等问题;四是通过
            采用先进育种技术,全面提升新玉米品种的抗逆性和适应性;五是重视杂交优势
            群体研究,并在育种工作中对杂种优势模式进行应用;六是对综合效应值比较高

            的粮饲兼用玉米选育加强研究与培育;七是加强常规育种技术与现代生物技术相
            融合,培育综合资质比较好的新玉米品种。实践中,要保证玉米育种目标制定科
            学合理,除了要严格遵循因地制宜原则以外,还要根据所在地区实际自然资源条
            件和国家生产发展需要,对玉米育种目标进行制定和调整,并尽可能避免出现无

            目标选育、盲目选育的情况。
                2. 玉米种质选择
                玉米种质的科学选择,是提高玉米育种效率的关键,实际操作时可以从以下



            ·84·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