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58 - 农作物栽培技术和高产途径
P. 158

农作物栽培技术和高产途径
            Crop Cultivation Techniques and High-yield Pathways


            0.6kg。棉花子叶肥大,顶土能力差,播种深度一般掌握在 3~4cm。播种过深,
            顶土困难,温度低,出苗慢,养分消耗多,幼苗瘦弱,甚至引起烂籽、烂芽、缺
            苗;播种过浅,容易落干,同样会造成缺苗断垄。

                3. 合理密度
                当前景县的栽培方式仍以大小行种植为主。一般棉田(亩产 250~300kg 籽
            棉)建议亩密度在 3200 株左右;高产棉田(亩产 300~350kg 籽棉)建议亩密度
            在 3000 株左右;小行行距 50~55cm,大行行距在 100~120cm 根据密度要求灵活

            掌握。杂交棉或超高产棉田(亩产 350kg 籽棉以上)或简化整枝栽培的棉田,建
            议亩密度在 2000~2500 株,采用 100cm 左右宽行等行种植。

                二、棉花田间管理


                (一)种植密度的合理化
                经大量科研数据分析可知,棉花在种植过程中,其种植密度的合理性与否在
            一定程度上对棉花的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影响,故此为从根本上提高棉花的种植
            效益,巨野县劳作者在进行田间管理过程中,提高对棉花种植密度的控制也是其

            重要管理作业之一,即从目前来看,直播与营养钵育苗移栽是当前棉花的两种种
            植方式。通常来讲,前者一般适合种植在土壤条件和灌溉条件较差的地区,对其
            密度的控制在较高水平;而后者则适合种植在土壤条件和灌溉条件较好的地块,
            相对应的其种植密度应有所降低。

                (二)苗期和蕾期的施肥管理
                在苗期和蕾期管理作业过程中,为从根本上有效地提高棉花的产量和品质,
            基层产业机构和劳作者需充分贯彻“早、全、齐、匀、壮”的管理标准,从而在
            保障棉株株型的前提下,为其幼苗的茁壮成长打下坚实基础,与此同时在苗期和

            蕾期,劳作者还需对棉株的高度进行严格控制,避免棉株植株过高而导致棉花茎
            秆细弱、郁闭等情况的发生,以期从根本上保证了棉花的产量。
                在苗期和蕾期进行施工作业时,基层产业机构和巨野县劳作者需遵循“稳施、
            巧施”的施肥原则,从而避免施肥不足或施肥过多而影响棉花生长情况的发生,

            与此同时在肥料的选择方面,在苗期和蕾期,劳作者的所施肥料应以有机肥和速
            效化肥配合施入为主,究其原因是这两种肥料在促进棉花生长时所起到的作用不
            尽相同,有机肥肥效长,释放速度较慢,可以持续平衡的供给棉花养分,而速效



            ·146·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