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59 - 农作物栽培技术和高产途径
P. 159
• 第四章 棉花种植及增产技术
肥可可以在短时间内满足植株生长所需的养分需求。
(三)花铃期的施肥管理概述
经大量科研数据可知,花铃期是棉花产量最终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在此时
期内,施加较多的肥水以满足棉株生长需求,并及时开展“三防工作”是基层产
业机构和劳作者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根本前提。
从某方面来讲,进入花铃期之后,棉株营养生长速度变快,对于肥量的需求
量也在不断增加,因此为最大程度地避免棉铃大量脱落现象的发生,在立秋前后,
补充适量的顶盖肥是预防棉株早衰现象出现、增加棉株顶部棉铃结实率、提高棉
铃重量的重要基础和根本前提。
(四)化学调控工作的处理
在棉花生长过程中,通过喷洒缩节胺溶液,在一定程度上不仅能达到控制限
制主茎高度、控制果枝长度的作用,同时在促进植株的早熟中,缩节胺溶液也发
挥了重要作用,通常来讲,棉花不同时期所使用的缩节胺溶液量也不尽相同,故
此为确保其缩节胺溶液使用达到预期目标,选择合适的溶液配比是目前基层产业
机构和劳作者的基本工作方向。其实从某方面来讲,化学调控的主要目的是避免
后期无效结果枝和赘芽的出现,因此为从根本上提高棉株产量,在长势较为旺盛
的地区可以多喷洒缩节胺溶液,在长势较弱的地区少喷洒缩节胺溶液。
(五)做好整枝打杈工作
通常来讲,为从根本上提高棉株的产量和质量,在田间管理过程中,巨野县
基层产业机构和劳作者需做好整枝打杈工作,具体而言主要包括:做好整枝抹芽
工作、打顶以及除草排灌,而其中打顶其主要目的是控制果枝台数、株高,并促
进早熟,因此通常其打顶时间需控制在立秋之前。
三、淮北地区棉花中后期田间管理技术
棉花是淮北地区主要经济作物之一,它具有喜温喜光、怕低温霜冻、阴雨渍
涝、干旱高温的特点。针对沿海淮北季风气候明显、人多地少和棉纺企业较为集
中的特点,要实现棉花生产高效、省工、节本的效果,主要应抓好棉花生长各个
时期的田间管理技术,尤其是中后期的管理。棉花生长的中后期包括花铃期和吐
絮期两个时期。花铃期从 7 月上旬至 8 月下旬,50~60 天;吐絮期从 8 月下旬至
10 月底收花基本结束,约 70 天。
·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