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64 - 农作物栽培技术和高产途径
P. 164

农作物栽培技术和高产途径
            Crop Cultivation Techniques and High-yield Pathways


            的配合之下完成工作,帮助工作开展的更加完善。
                4. 应用农药对害虫进行防治
                在棉花的种植阶段,要想充分落实棉花的田间管理工作,防治棉花生长过程

            之中的病虫害干扰,就要做好相应的预防与防治工作。在棉花的防治过程中,应
            用到的化学农药必须保证其自身的毒性在标准单位之内,在保证对棉花的害虫起
            到一定打击作用的基础之上,做好相应的防御工作。期间用到的农药必须是采用
            毒性低,并且残留较少的试剂。这是棉花病虫防治过程中进行应用的基本前提。

            使用萨维菌素等一些常用的化学试剂进行棉花的病虫防治是比较有效果的。
                总之,在棉花的害虫防治工作之中,相关工作人员一定要加强工作开展的系
            统性,加强在棉花害虫防治过程中工作的技术含量。在防治棉花害虫这一方面,
            其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做好害虫的预防工作,并充分使用多种预防害虫的技术进行

            棉花害虫的防治。这对于棉花害虫的祛除以及预防都具有良好的效果。只有充分
            结合多种方式手段对棉花病害虫进行防治才能够加强棉花的田间管理,加强棉花
            在病虫防治方面取得重大的突破与进展,这对于棉花的质量提高以及棉花产量的
            显著提升有着重要作用,最终会促使农民取得更高的经济收入,促进农民在棉花

            产业的发展。
                (三)绿色防控技术体系的建立
                1. 播种期
                选用抗(耐)病虫品种和新烟碱类杀虫剂 + 枯草芽孢杆菌 + 化学杀菌剂包

            衣处理棉种。清洁田园和路边杂草。
                2. 苗期
                苗病:发病初期及时防治,尤其遇低温阴雨,适时喷施氨基寡糖素、多抗霉
            素等。

                苗蚜:3 片真叶前,卷叶株率达 10%~20%,4 片真叶后卷叶株率 30%~40% 时,
            及时防治,喷施苦参碱、双丙环虫酯等。
                叶螨:田间有螨株率低于 15% 时挑治中心株,超过 15% 时普治。
                黄萎病:初见病时用药,10% 恶霉灵纳米乳或 5% 氟硅唑纳米乳 2000~3000

            倍液连续用药 2~3 次,间隔 10 天,叶面喷施与喷淋灌根相结合,注意轮换用药。
                3. 蕾期
                及时整枝,中耕除草;雨水多时,注意清沟沥水,降低土壤湿度,根据棉株



            ·152·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