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68 - 农作物栽培技术和高产途径
P. 168
农作物栽培技术和高产途径
Crop Cultivation Techniques and High-yield Pathways
性管理控制技术,降低关键限制因子对产量的影响,实现高产至关重要。例如通
过塑型技术,解决通风透光差的问题,通过肥水合理运筹解决早衰问题,通过智
能信息化技术,解决病虫危害难以早识别问题等。
4. 制定高产技术路线是高产的关键
棉田种类、品种特性、管理水平、气候条件不同,采用的高产路径不同。
在矮密早栽培模式下,新疆棉花种植模式有多种。一是一膜 6 行或 4 行宽窄行距
(66cm 和 10cm)的种植模式;二是一膜 3 行的 76cm 的等行距种植模式;三是
一膜 4 行的宽窄行距(40cm 和 60cm)手采种植模式;四是 1+2+1 的混合种植模
式等。目前,高产棉田种植模式以一膜 6 行宽窄行距(66cm 和 10cm)的种植模
式和一膜 3 行 76cm 的等行距种植模式为主。应根据棉田种类、品种特性、管理
水平、气候条件,选择确定最能发挥各种要素生产潜力的种植模式,有利于高产。
在高密度种植下,新疆棉花种植密度有多种。一是高密种植,密度在 25.5
万株 / 公顷及以上;二是中密种植,密度在 22.5 万株 / 公顷左右;三是低密种植,
密度在 15 万株 / 公顷左右。目前生产上中密和高密棉田基本各占一半,随着机
采棉的发展,为了更好地适宜脱叶落叶,棉花种植密度有降低趋势,极少部分棉
田选用杂交种,选择低密种植。应根据棉田种类、品种特性、管理水平、气候特
点,确定有利于发挥各种要素实现高产的种植密度。在低密度种植方面,存在品
种选择不配套问题,应选择个体优势强(株高 80~90cm)、产量潜力大(单株平
均果节数 20 个左右)的早熟品种。
在构建高产棉花路径上,也有不同的探索实践。2009—2012 年,李雪源团
队制定设计了“三增一快两优一降”的技术途径,实现了棉田总铃数的提高。中
国科学院新疆生态地理研究所采用“双株双层”的技术方法,通过增加密度、利
用双层改善田间环境,实现了高产。高产是个永恒目标,在探索高产的路径上,
永无止境。根据实际,制定适宜自己的高产技术路线,对实现高产极为重要。
5. 掌握性状的控制技术是高产的关键
对关键性状的控制技术是实现高产的基础。
新疆形成的一系列棉花种植技术,实现了对根、茎、叶、蕾、花、铃等器官
性状的合理控制,优化了群体个体农艺性状指标和产量性状指标,提高了棉花收
获株数、单株结铃数,显著地提高了棉花产量。
棉花高产创建通过对株型性状、果枝、果节、棉铃时空分布、节间长度等性
·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