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67 - 农作物栽培技术和高产途径
P. 167

• 第四章  棉花种植及增产技术




             管理效果;如化调和水肥运筹的管理如果不科学、针对性不强,将导致棉花高产
             架子搭不起来、营养与生殖生长不协调、蕾铃脱落严重、棉花成铃少等现象发生。
             最后,是配套性差,棉花有些性状的控制需要综合技术的共同使用才能达到高产

             性状要求,需要综合配套协同管理;如 7 月份为了控制蕾铃脱落问题,需要肥、
             水、温的协同,需要水、肥、药的协同管理,对于机采棉田的管理,更需要机艺
             配套、综合农艺配套,否则严重影响采收的产量和品质。
                 棉田管理控制技术的精准性取决于管理控制依据的精确性。需要具体的性状

             指标依据,把控好管理技术使用的时间、强度和组合配套,才能保障棉花生长发
             育的不偏离。例如,花调的管理要依据叶片性状和茎秆性状生长指标,肥水管理
             要依据蕾、花、铃性状发育指标,脱叶催熟要依据吐絮性状和铃期性状发育指标
             等,细化、量化和深化管理控制指标,才能做到精准农业。

                 2. 掌握高产棉花特性是高产的关键
                 什么样的棉花高产、什么样的棉花低产,作为种植管理者应该明确。高产棉
             花具备的共同特性:一是产量结构具备铃多、铃大、衣分高的特征;二是棉铃时
             空分布具备三桃比例合理、脚花压低、腰花满身和顶桃盖顶及 20%~30% 外围铃

             的特征;三是生产过程中具备生长发育稳健、群体个体结构合理、蕾铃脱落率低、
             棉株补偿能力强、不早衰的特征;四是具备铃系质量好、中部枝载铃高等其他产
             量性状指标好的特征。学习、了解、掌握高产棉花特性,对控制好相关调控技术
             极为重要。

                 3. 打破产量限制因子是高产的关键
                 限制棉花产量的因子很多,明确不同棉田产量限制因子尤为重要。需要打破
             的产量限制因子包括避免产量不稳、抗病性弱的品种选用;避免选用不配套的种
             植模式;做好常年连作的三四类棉田和早衰棉田的土壤改良和水肥运筹;解决病

             虫害的早识别、早预防和有效防治;解决棉田通风透光差的问题;打破苗期棉苗
             的匀度和壮实度差的问题;打破不利年份花芽分化晚和花芽分化胁迫的问题;打
             破蕾期产量架构小和生殖与营养关系不协调问题;打破花铃期花朵发育进程过快
             或过慢问题;打破花铃期群体通风透光性差与过早封行问题;打破铃期铃系发育

             质量不好问题;打破絮期吐絮进程慢、吐絮质量差的问题;打破采收期机采的采
             净率、采收率不高的问题。
                 这些限制因子每年都在棉花生产管理中影响着棉花产量的形成。采取有针对



                                                                                 ·155·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