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44 - 环境影响评价及监测研究
P. 144
环境影响评价及监测研究
地下水空间分布不均匀,信息杂乱,且控制点少,造成了传统方法对于地下
水研究工作的展开的阻力。而 GIS 技术凭借其强大的大容量空间数据管理集成功
能,以及对于空间信息的分析功能,为地下水数据的采集存储、空间分析,以及
后续的管理和研究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20 世纪 70 年代,美国田纳西流域管理局首次将 GIS 技术引入水资源的管理
中,利用 GIS 技术的处理和分析功能,将田纳西各个流域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
为其后续的管理规划工作提供了参考资料以及决策服务。20 世纪 80 年代后,计
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GIS 在水资源以及水文研究领域的应用也逐渐变得地举足
轻重。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在水文学和水资源管理研究中,GIS 技术的应用已
经成为一个热点内容。1993 年在维也纳召开“地理信息系统在水文学和水资源
管理中的应用”专题会议;1995 年,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召开了“水资源系统的
模拟与管理专题学术会议”等。国内的地下水资源管理和研究与地理信息技术相
结合始于 20 世纪 80 年代,之后其发展非常迅速。例如,雷静结合 GIS 技术,根
据唐山市平原区的具体情况对唐山市平原区地下水脆弱性进行了评价,并绘制了
唐山市平原区地下水分布图,分析结果和该地区实地测出的硝酸盐的浓度吻合度
相对较好。武强等人利用 Mapinfo 作为平台,开发了“塔里木盆地水资源开发管
理的地理信息系统”,将 GIS 技术运用于塔里木盆地的水资源开发和管理的应用
中,实现了 GIS 与水文地质学的专业分析的结合。
4.3S 技术的集成应用
在实际应用中,3S 技术常常相互交叉渗透。RS 技术为 GIS 技术提供了数据
参考源,将数据的更新提供途径,GIS 的强大分析功能弥补了 RS 的分析功能的
不足,GPS 技术能够提高定位精度,形成三维坐标,为 GIS 的空间建立三维模
型提供可能,GIS 技术实现空间可视化。
利用 RS 技术实现对地下水的动态监测,加快地理信息数据库的数据更新,
使数据更加实时化。利用 GPS 技术对大范围地下水动态监测网络进行定位,获
取地下水监测参数的空间三维数据,为 GIS 系统建立空间三维模型奠定基础。
GIS 模型和地下水专业模型相结合,建立基于 GIS 的地下水监测系统。
·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