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55 - 环境影响评价及监测研究
P. 255

第十二章 输变电工程电磁污染监测与环境保护



                 (六)数据记录与处理
                 在输变电工程正常运行时间内进行监测,每个测点连续测 5 次,每次监测时
             间不小于 15 秒,并读取稳定状态的最大值。若仪器读数起伏较大时,应适当延

             长监测时间。
                 求出每个监测位置的 5 次读数的算术平均值作为监测结果。应记录监测时的
             温度、相对湿度等环境条件以及监测仪器、监测时间和工程运行工况等。
                 (七)质量保证

                 第一,监测点位置的选取应具有代表性。
                 第二,监测所用仪器应与所测对象在频率、量程、响应时间等方面相符合。
                 第三,监测仪器应定期校准。每次监测前后均检查仪器,确保仪器在正常工
             作状态。

                 第四,监测人员应经业务培训,并取得岗位合格证书。现场监测工作须不少
             于二名及以上监测人员才能进行。
                 第五,监测中异常数据的取舍以及监测结果的数据处理应按统计学原则
             处理。

                 第六,监测时尽可能排除干扰因素,包括人为的干扰因素和环境干扰因素。
                 第七,应建立完整的监测文件档案。

                 二、工频电磁场的控制措施


                 为进一步减少输变电工程对环境的影响,输变电工程的建设应按照国家标准,
             严格执行环保“三同时”制度,做到环境保护设施和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
             工、同时投产使用。并按照法规要求在工程建设前期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在工程
             建设过程中落实各项环境保护要求,工程完工后进行环境保护验收,确保投入正

             式运行的输变电工程符合标准要求。
                 第一,变电站选址尽量远离居民区,线路路径尽可能避开沿途村镇、学校,
             尽量避免或减少线路跨越民房的情况。
                 第二,经过居民区的路段应在设计规范标准基础上适当提高架设高度,尽量

             减少电磁感应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第三,定期巡查输电线路和变电站,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第四,合理设计金属附件,如绝缘子、吊夹、均压环、垫片和接头等,设计



                                                                                 ·241·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