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4 - 环境影响评价及监测研究
P. 84
环境影响评价及监测研究
(1)因对许多生态系统了解不充分而不能充分地用方程式表达;
(2)需要大量的现场数据来估算模式系数,需要较长时间检验模式。在许
多情况下,生态系统模型检验需要延续几十年。
4. 指数法
方法要求如下:
(1)分析研究评价的生态因子的性质及变化规律。
(2)建立表征各生态因子特征的指标体系。
(3)确定评价标准。
(4)建立评价函数曲线,将评价的环境因子的现状值(开发建设活动前)
与预测值(开发建设活动后)转换为统一的无量纲的环境质量指标,用 1~0 表示
优劣(“1”表示最佳的、顶级的、原始或人类干预甚少的生态环境况;“0”表
示最差的、极度破坏的、几乎非生物性的生态环境状况,如沙漠)。这一划分实
际上是确定了生态环境质量标准,由此计算出开发建设活动前后环境因子质量的
变化值。
(5)根据各评价因子的相对重要性赋予权重。
(6)将各因子的变化值综合,得出综合影响评价值。
二、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一)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对象、评价因子
评价目的: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解决优美、舒适和持续性问题,为建
设单位、工程设计、环境管理和区域长远发展规划服务。
评价对象:所有开发建设项目,区域开发建设活动。
评价因子:生态及其生境,生态系统环境服务功能,污染的生态效应,根据
开发活动影响性质、强度和环境特点筛选。
(二)评价方法
1. 图形叠置法
图形叠置法又称生态图法,是把两个或更多的环境特征(生态信息)合到一
张图上,构成复合图,用以表示生态环境变化的方向和程度,即用以在开发行为
影响所在的范围内,指明被影响的环境特征(生态信息)及影响的相对大小。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