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8 - 环境影响评价及监测研究
P. 88
环境影响评价及监测研究
计算,对单个行业或项目而言可能就会存在较大偏差,因此随着碳排放环境影响
评价的开展,必然需要提出更加科学合理的碳排放量计算方法,以期真实反映碳
排放水平。各行业,尤其是重点行业,对碳排放核算体系已有很多的研究探索。
火电行业,蔡毅等提出了一种在线测量煤电机组碳氧化率的方法,通过锅炉容量、
燃烧方式、入炉煤种成分、负荷率与机组碳氧化率的相关性,以煤种 C/H 作为
煤电机级碳排放强度减排的依据。刘睿等提出了一种基于燃煤电厂原煤煤质、含
碳量、挥发分含量等指标进行分析,更加准确地计算燃煤电厂固定燃煤碳排放量
的方法。陈咏城等提出通过增加二氧化碳在线测量装置及相关逻辑,实时监测火
电机组二氧化碳排放速率,计算二氧化碳排放量。石化行业,安铭提出采用物料
衡算法对催化裂化装置的烧焦及能耗相关 CO 2 排放进行了核算;汪中华等采用
排放系数法对石化行业能源消费引起的 CO 2 排放量进行了核算,并根据核算结果,
采用广义迪氏指数分解法对碳排放影响因素进行了分解;刘业业提出采用“生产
系统-生产装置-生产单元-排放节点”四级排放源识别方法对石油炼制工业过
程的碳排放源进行识别;采用物料衡算-实测法相结合的方法,系统构建企业层
面精准化过程碳排放核算体系。根据行业特点探索适合本行业企业的碳排放量核
算方法将是碳排放影响评价向前探索的方向。
(二)碳排放评价指标
目前,处于探索阶段的碳排放影响评价还没有像环评其他要素分析那样建立
起自己的指标体系及标准。现在的评价方法多是根据碳排放核算结果,结合各行
业碳排放政策及减排措施的实施,从碳排放量、碳排放系数、碳排放强度三个角
度定性分析行业碳排放变化特征及减排措施的实施效果。而要想从碳排放角度起
到评价项目可行与否,排放水平如何的目的,合理且符合区域特点的碳排放评价
指标体系与标准是必不可少的。需要立足行业碳排放水平和产业发展水平,从碳
排放强度优化、资源利用效率提升等方面提出指标要求。
(三)降碳措施的挖掘
现阶段,降碳最大的关注点还在于产业结构调整,生态环境部《关于开展重
点行业建设项目碳排放环境影响评价试点的通知》《关于在产业园区规划环评中
开展碳排放评价试点的通知》,优先对重点行业、重点集群推行碳减排就是基于
这一点;同时通过化石燃料的减量增效及生产过程的节能环节,实现能源结构调
整降碳也是当前一大举措。除对这两大举措继续深入挖掘之外,其他措施也需并
·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