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9 - 秩序.自由.美--在音乐的世界
P. 109
第三章 器乐艺术
①笛子演奏与创作发展最快,产生了许多民间风格浓郁的代表性笛曲。
比如:北派笛子的代表作《喜相逢》(冯子存编曲)是根据内蒙古“二人台”的
过场音乐改编而成的,作者充分运用了北方梆笛的“历音”“抹音”“垛音”“花
舌”等演奏技巧,采用民间乐曲自由变奏的发展手法,刻画了亲人离别时的愁苦
和相见时的欢乐。而南派笛曲的代表作《早晨》(赵松庭曲)是依据民间曲牌《点
绛唇》的素材发展创作而成,乐曲通过描绘大自然早晨的清新明丽和鸟语花香,
表现出人们恬美、欢快的心情,宛若一幅天地人和的美丽画卷。
②二胡曲的创作也取得了重要的进展,其中,刘文金创作的《豫北叙事曲》
和《三门峡畅想曲》就是典范之作。这两首作品都是以河南地区社会生活的变化
为题材而创作的,音乐带有浓郁的河南地方色彩,充满了生活的情趣和时代的气
息。在这两首作品中,二胡的演奏技巧得到了较为充分的发挥,二胡与钢琴的结
合也非常融洽自如。
(2)民族管弦乐队迅速发展,作品创作方面出现了许多改编作品。
新创作的作品题材大多数是歌唱新生活、表达欢快情绪的,旋律与民间音调
有密切的联系。比如《翻身的日子》(朱践耳曲)是这一时期最优秀的民族管弦
乐新作之一,乐曲采用我国北方一些地区的民间音调为素材,表现了翻身农民的
喜悦心情。音乐欢快活泼、热烈欢腾、形象鲜明、神情凸显。
2. 西洋乐器艺术
西洋乐器艺术最鲜明的特征是时代性和民族化。以钢琴、小提琴与交响音乐
为例,分析如下。
(1)钢琴音乐
这个阶段的钢琴音乐创作领域硕果累累,民族风格日益鲜明、突出,显现出
钢琴音乐本土化的发展势头。
《儿童组曲“快乐的节日”》(0p.9)是丁善德的创作,写于 1953 年,是
有着鲜明新中国印记的第一部钢琴作品。该曲由五首乐曲组成,分别是:《郊外
去》《扑蝴蝶》《跳绳》《捉迷藏》《节日舞》。旋律清新优美,表现了新中国
儿童在节日里欢快、幸福、美好和纯真的感情,刻画出他们活泼的性格和聪明机
灵的形象,反映出当时社会上普遍存在的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
桑桐于 1952 年创作的《内蒙民歌钢琴小曲七首》生动、形象地描述了内蒙
古人民的生活和他们丰富质朴的情感。这首组曲和《庙会》组曲(蒋祖馨)都曾
·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