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1 - 秩序.自由.美--在音乐的世界
P. 121

第三章 器乐艺术



             花丛中翩翩起舞、追逐嬉戏。这凄美的旋律歌颂了梁山伯与祝英台忠贞不渝的爱
             情,表达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和追求。
                 (二)“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器乐艺术

                 整个文化领域是这场历时 10 年的“文化大革命”的重灾区,这一时期音乐
             作品的特点之一是改编曲多,创作曲少,大致情况如下。
                 1. 民乐独奏作品
                 都带有很具体的标题,而且很多标题都具有很强烈的政治色彩,如:笙独奏

             曲《大寨红花遍地开》、板胡曲《欢送姐姐去插队》等。鲜见思想性深刻的作品。
                 2. 民族管弦乐
                 这一时期的民族管弦乐领域几乎一片萧条,许多乐曲在艺术上粗糙,几乎没
             有什么艺术价值。

                 3. 钢琴音乐
                 这个时期为钢琴音乐的发展做出贡献的首推殷承宗,他当时是中央乐团的钢
             琴独奏演员,曾在国际大赛中获奖。在这段黑暗的岁月里,他不甘心放弃自己的
             事业,另辟蹊径,将京剧曲调和钢琴表现手法结合起来进行创作,写成了几首京

             剧唱腔的钢琴小曲,还创造出了“钢琴伴唱京剧”的艺术品种。这种钢琴与中国
             古典戏曲艺术的融化合一产生出新的韵味和美学价值。于是,钢琴伴唱《红灯记》
             诞生了,这个曲目被允许公演,而且深受大众欢迎。后被拍成电影,传遍全中国。
             “文革”后期,“钢琴改编曲”成为这一时期中国钢琴曲创作的唯一形式,因此

             随之出现了一些高水平的钢琴改编曲,其中比较著名的主要有以下几类作品。
                 以古典传统民族器乐曲改编而成的钢琴独奏曲:黎英海的《夕阳箫鼓》、储
             望华的《二泉映月》、陈培勋的《平湖秋月》、殷承宗的《十面埋伏》、王建中
             的《梅花三弄》和《百鸟朝凤》等。

                 以民歌或创作歌曲的旋律为素材而改编的钢琴曲:王建中的《陕北民歌钢琴
             独奏曲四首》(其中包括《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绣金匾》《军民大生产》和《浏
             阳河》)、黄安伦的《序曲与舞曲》、崔世光的《松花江上》、储望华的《红星
             闪闪放光彩》和《南海小哨兵》、周广仁的《陕北民歌主题变奏曲》和《台湾同

             胞我的骨肉兄弟》、殷承宗的《北风吹》等。
                 其他类别的钢琴曲,比如:杜鸣心改编的舞剧音乐《红色娘子军》钢琴组曲、
             倪洪进改编的钢琴《京剧曲牌练习曲四首》、赵晓生的《音乐会练习曲六首》、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