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3 - 秩序.自由.美--在音乐的世界
P. 123
第三章 器乐艺术
曲《战台风》(刘诗昆)、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吴祖强、王燕樵、刘德
海)、交响组曲《白毛女》(瞿维)等为数不多的几部作品。
钢琴协奏曲《黄河》的影响力之大是毋庸置疑的。1969 年 12 月,中央乐团
的殷承宗和刘庄、储望华、盛礼洪、石叔诚、许斐星等人共同完成了此曲的改编
工作。这部协奏曲不仅保留了原《黄河大合唱》的艺术内容,而且从思想感情的
深度、乐曲的规模和幅度、乐器性能的发挥上都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在音乐文
化事业发展遭受空前严重破坏的“文革”时期,这部钢琴协奏曲由于其原作的巨
大艺术魅力和改编者对于钢琴和管弦乐队成功的“器乐化”处理,成为当时数量
不多的改编性作品中一个成功的例子。“文革”结束以后,这部作品一直为中外
钢琴家和音乐团队所演奏,并且多次录制成不同版本的唱片。
与原作相比,钢琴协奏曲《黄河》在曲式结构和配器处理等方面进行了较大
幅度的调整。原作中的七段合唱被综合成为四个乐章的协奏套曲结构:即以“黄
河船夫曲”为主要内容构成第一乐章“前奏曲”;以男中音独唱“黄河颂”的主
要内容稍加改动而成为第二章“黄河颂”;将女声合唱“黄水谣”和女声独唱“黄
河怨”加以综合成为协奏曲的第三乐章“黄河愤”;最后以合唱“保卫黄河”为
基础发展成为第四乐章“保卫黄河”。在第四乐章中,将《东方红》和《国际歌》
加入协奏曲中,并与冼星海原作中《保卫黄河》的音调结合在一起,作为全曲的
结束。四个乐章联系紧凑,一气呵成。简要分析如下:
第一乐章:前奏《黄河船夫曲》刻画了船工们同惊涛骇浪搏斗的情景,象征
着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引子一开始,乐队以磅礴的气势奏出号子似的动机,如图 3-46 所示。
图 3-46 谱例
钢琴以急骤的琶音掀起巨浪,引出了主题音调,如图 3-47 所示。
图 3-47 谱例
·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