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6 - 秩序.自由.美--在音乐的世界
P. 126
秩序·自由·美——在音乐的世界
(三)1976 年以来的器乐艺术
“文革”结束,百业待兴,国家建设进入了健康发展的轨道。在“改革开
放”方针政策的影响下,我国的各项事业重整旗鼓,走上了新的发展道路。中外
音乐文化的交流日趋频繁,西方现代主义文艺思想再次进入中国,作曲家们在各
个方面进行探索,进入了创作风格多元化的时代。这一时期的音乐创作在题材内
容、体裁样式、艺术风格和创作技巧等各方面都有了可喜的突破,我国音乐文化
事业的建设出现了生机蓬勃的新局面。
1. 民族器乐艺术
这一阶段的民族器乐艺术在作品内容、作曲技法、作品体裁、演奏技巧、乐
队规模等方面都走在了创新的路上,具体情况如下。
(1)产生了一些具有创新意义的民乐曲目
①笛子曲《秋湖月夜》(俞逊发、彭正元曲)取意于南宋文人张孝祥的《念
奴娇·过洞庭》,乐曲发挥了低音大笛低音区深沉、浑厚和高音区飘忽、清澈的
音色,描绘了“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的江南夜景,表达出胸怀的
宽阔和情思的悠远,意境深邃,空灵飘逸。
②二胡曲《兰花花叙事曲》(关铭曲)是以陕北民歌《兰花花》和其他一些
陕北音乐为素材创作的,乐曲塑造了一位农村姑娘纯朴善良、美丽可爱的形象,
刻画了她勇于反抗封建势力的刚强性格,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③组合打击乐独奏曲新十番锣鼓《东王得胜令》(裴德义、肖江编曲)表现
了太平天国将领东王杨秀清率领义军得胜回营时的欢乐情绪。独奏者一人演奏包
括十面定音锣鼓、四支排鼓和云锣、大鼓、大锣、小锣、铙钹、小堂鼓、梆子等
在内的近 40 件乐器。音乐色彩丰富、音响饱满、场面壮观、气势宏伟,极具表
现力。
(2)民族管弦乐的创作以多样化和探索性为其显著特征
①打击乐小合奏在这一时期获得了重要的突破。比如:《鸭子拌嘴》(安志
顺创作)是由六名演奏者组合而成的,他们分别演奏小钗、水钗、组木鱼、双云
锣、中音京锣、屹塔钗等乐器。其中,仅钗的打法就有刮击、点击、轮击、滑击、
斗击、叩击等多种变化,演奏员通过敲击钗叶、钗芯、钗帮、钗边等不同部位以
获得丰富的音色,极其生动地描绘了一群鸭子在水中嬉戏游玩的情景。再如:《鼓
诗》(谭盾、李真贵创作)一曲,五人打十一面不同形制的鼓,鼓点丰富多变,
·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