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2 - 秩序.自由.美--在音乐的世界
P. 52

秩序·自由·美——在音乐的世界



                1. 两幕之间的间奏曲
                两幕之间的间奏曲最大的特点是其表现内容常与戏剧情节的发展密切相关,
            或预示戏剧音乐中的主要曲调,或暗示剧情的变化发展。比如:歌剧《卡门》中

            的间奏曲等。
                2. 独立的间奏曲
                独立的间奏曲是按照间奏曲的表现形式专门创作的一种独立的器乐曲。比如:
            勃拉姆斯于 1892 年所作的 3 首钢琴间奏曲等。

                (十五)叙事曲
                12、13 世纪的叙事曲是指游吟诗人演唱的一种歌曲,有时伴有行步、舞蹈;
            13 世纪后逐渐演变为只唱不舞的独唱曲;14、15 世纪叙事曲成为独唱曲的总称,
            在法国、西班牙等地流行;19 世纪初期,指钢琴伴奏的叙事性独唱曲;19 世纪中

            期,出现了器乐叙事曲体裁,多为钢琴曲。肖邦是创作这类叙事曲的先驱,作有
            四部光辉范例:g 小调(op.23)、F 大调(op.38)、A 大调(op.47)以及 f 小调
            (op.52)。叙事曲的内容常富有叙事性和戏剧性,有的作品取材于文学作品或
            民间传说,如:勃拉姆斯的钢琴曲 op.10,no.1 之前附有苏格兰叙事歌《爱德华》

            的歌词。乐曲结构较为自由,有时篇幅很长。
                (十六)随想曲
                随想曲是作曲家凭借幻想创作的乐曲的通称。专指以下几类:
                (1)16 世纪末和 17 世纪一种赋格性质的器乐曲,有时在主题选择上更富

            于幻想性。比如:弗雷斯克巴尔迪的《杜鹃随想曲》。
                (2)不符合当时惯用曲式的乐曲。比如:巴赫的《送别亲爱的兄弟随想曲》。
                (3)一种技巧练习曲。比如:帕格尼尼的《24 首小提琴独奏随想曲》op.1。
                (4)一种性格活泼的创作乐曲。比如:巴赫的《键盘帕蒂塔》no.2 的第六

            乐章。
                (5)混成曲或狂想曲。比如:柴可夫斯基的《意大利随想曲》。其结构较为
            自由,内容多表现异国风光,常以民间歌曲为主题,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与地方
            色彩。

                (十七)幻想曲
                幻想曲是一种即兴的器乐曲体裁,它发挥作曲家的想象力而不遵循传统曲式,
            乐曲富有浪漫和幻想的性质。16、17 世纪时多用复调手法写成,常用于赋格曲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