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8 - 畜牧兽医类动物生理研究分析
P. 58
畜牧兽医类动物生理研究分析
公路噪音影响了畜禽的健康和生长发育。同时,增大了动物疫病传播风险;有的
把规模养殖小区建在低洼湿地,污水蓄积,疫病多发;有的将规模养殖小区建在
河沟旁,污物污水排入河中,威胁下游人畜的用水安全;有些为了方便生活,选
址离居民区太近,人来人往,易造成交叉污染。
2. 动物防疫管理规章制度不健全
个别规模养殖小区没有动物防疫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有的虽有制度,但不
健全,防疫消毒没有形成制度化。畜舍内外环境没有进行定期消毒。各养殖小区
的免疫程序不规范。
3. 动物防疫条件简陋,缺乏必要的配套设施
多数规模养殖小区的动物防疫条件及配套设施比较完善,个别规模养殖小区
防疫条件简陋,没有动物诊疗室、隔离和观察圈,缺少无害化处理和污物污水处
理设施,虽有简单设施,但建筑布局不合理。户主为了节约费用,并没有充分发
挥这些设施的作用,致使动物发病时,得不到有效的诊断和控制,不仅自身深受
其害,还会成为传染源,危害周边养殖户。
4. 技术人员专业素质
绝大部分规模养殖小区的户主没有受过系统的专业培训,工作人员素质参差
不齐,对养殖业的高风险认识明显不足,缺乏必要的防疫知识和防病意识,短期
投机意识强,普遍存在着重饲养轻管理、重治疗轻防疫的思想;缺乏消毒意识、
免疫监测意识、引种隔离检疫意识,一旦发病损失惨重。
5. 防疫工作不规范
免疫注射不能真正按照科学的免疫程序和操作规程进行,免疫的疫病种类不
全;报检及接受检疫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还不够,时常出现逃避和抗拒检疫的违法
行为和违规处置病死动物的现象,有的竟把染疫或病死动物廉价出售或随意抛之
墙外,留下疫情隐患。
6. 基层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对规模养殖小区的管理滞后
对规模养殖小区的管理缺少较强约束力及相应的技术规范和标准。
(二)对策
1. 加强《动物防疫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工作
使广大规模养殖户牢固树立“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防重于治”的思想,使
其认识到法律的严肃性,疫病的危害性和防控的强制性、重要性,不断增强法律
·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