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8 - 环境监测技术理论研究与探析
P. 108
环境监测技术理论研究与探析
以及整个实验分析过程进行管控。实验室内部的质量控制工作一般都是利用特定
的质量控制图或者是其他方法针对样品分析质量进行全过程监测和管控。实验室
数据分析过程质量管控则是以各种样品的技术性分析工作为主,具体包括实验室
内部环境的定期清洁、分析仪器的维护校验,确保用于大气环境污染样品监测的
各项设备始终处于稳定的运转状态。参与大气环境污染样品监测工作的相关人员
需要做到持证上岗,并不断学习相关专业技能以及技巧。
在利用溶液吸收法完成大气环境中二氧化硫样品采集之后,一般都会使用碘
量法进行数据分析。在具体的样品分析工作中,检测人员需要利用碘标准液进行
亚硫酸滴定处理,随后借助消耗的碘标准液体积将空气中的二氧化硫浓度进行全
方位测算,这种分析方法是以化学反应作为基础。如果检测人员选择利用甲醛缓
冲吸收液收集大气样品,则需要选择其他的方法进行二氧化硫浓度的检测。一般
而言,检测人员需要将样品溶液送入比分管中,随后与氨碘酸钠溶液混合摇匀后
静置 10min 左右,利用分光光度计进行吸光度的测定,随后获取校准曲线截距和
斜率值,以质量浓度公式求解二氧化硫的具体浓度。
在完成大气环境污染物的样品分析工作之后得到的数据,需要相关人员分别
针对对照值、有效数字和不确定值等逐一计算,保障最终得出的数据结果具有明
显的可靠性和可比性。相关人员需要利用各种现代仪器以及信息技术针对数据处
理环节进行严格管控,确保数据分析管理工作能够向着规范化方向发展,提高大
气环境污染物检测分析结果的可靠性和精准性。
三、当下大气环境监测全过程质量控制工作遇到的问题
(一)大气环境监测实验室管理工作质量较低
随着我国现代科技的持续发展,大气环境监测实验室管理的重要标志之一就
是信息化管理,但以目前我国大气环境监测全过程质量控制工作看来,实验室信
息化发展及其管理工作水平较低,大数据和智能技术在实验室管理工作中的运用
较少,导致整个实验室管理工作秩序不稳定,最为常见的现象是部分实验室管理
工作并未将大气环境监测信息和大数据技术深层融合,导致最终得到的环境污染
物监测结果的科学性和精准性无法得到保障。
(二)大气环境监测全过程质量控制缺乏完善的监督体系
现如今,我国各个区域的大气监测工作以项目监测作为主体,监督模式带有
·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