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9 - 环境监测技术理论研究与探析
P. 109

第三章  大气监测研究



             区域性特点,将工作精力集中在大气环境监测结果上。我国对于大气环境监测全
             过程质量控制长期处于一种监督工作实施不到位或者是缺乏监督的状态,很容易
             出现大气环境监测工作存在监督漏洞以及执行空白等问题,最终导致大气环境监

             测结果与实际要求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因为我国的大气环境监测缺乏完善的
             质量监督体系,导致相关人员很有可能在其中的某个环节出现不符合我国相关标
             准要求的操作,影响到大气环境监测工作的质量以及监测结果的精准性。
                 (三)大气环境污染物抽样质量控制工作实施不到位

                 我国大气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环节是对样本质量的控制。大气环境样本质量
             客观反映了一定时间内的大气环境质量,并直接影响最终监测结果的精准性。目
             前我国相关部门对大气环境的监测抽样样本质量控制管理能力不足,大气样本质
             量无法客观反映一定时期区域内大气环境的具体质量,加之大气环境的监测资源

             共享网络建设发展相对滞后,出现了监测工作重叠以及数据资源浪费的现象,对
             于大气环境监测工作的效率、质量产生不利影响。

                 四、大气环境监测全过程质量控制工作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推进实验室的规范化管理
                 1. 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设
                 负责大气环境监测实验室管理的相关人员需要关注自身信息化管理技能的强
             化,并定期进行实验室管理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将现代大气环境监测全过程质

             量控制的各环节工作要点及信息技术操作技巧全面传授,确保相关人员的现代实
             验室管理工作能力能够不断提升。
                 2. 建设有关实验室管理的数据库
                 相关部门需要引入大数据技术形成有关大气环境监测实验室管理的数据库,

             以此为基础进行基础数据信息的收入以及数据库的管理工作,确保大数据技术能
             够在大气环境监测实验室管理工作中逐渐普及,实现各项数据和信息的分类整理
             以及应用,在提升大气环境监测数据分析结果精准性的前提下,形成完善的监测
             报告。相关人员能够根据监测报告全面发掘引发当地大气环境污染问题的主要污

             染源,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3. 实验室内部管理工作机制的建立和完善
                 负责大气环境监测实验室管理工作的相关人员需要建立有关实验室管理的责



                                                                                  ·97·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