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3 - 环境监测技术理论研究与探析
P. 123
第四章 土壤监测研究
技术生态逐渐完善,土壤监测技术也会广泛地采用大数据融合技术。由于在土壤
监测过程中土壤样表数据的获取和监测需要使用多介质环境,对每一个环境介质
都要进行某种误差的测算,以使其保持在正确的范围之内。而使用大数据则可以
将许多集成的数据共同集合,进行统一性运算,这就抑制了数据错误和方差扩大
的影响,使得土壤监测的数据在多介质的环境下仍能够实现正确化采集。此外,
大数据技术与生态感知系统相互融合,并且实现人工智能,是发展方向,是土壤
环境监测朝向智能化的关键核心,也是土壤监测技术未来发展的主流方向。
第三节 场地环境调查的土壤监测点位布设及检测研究
一、污染场地环境土壤问题的现状
污染场地是在经过环境调查和污染风险评估之后,确认污染危害程度超过人
体健康和生态环境所能够承载的风险水平的场地。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速度不断
加快的时代背景下,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以及“退二进三”“退城进园”政
策的进一步落实,大批污染超标的企业被迫搬迁、停业改造,甚至关闭停产,导
致城市以及周边地区出现了污染场地遗留、遗弃的问题。比较典型的污染场地案
例包含上海世博园污染场地、甘肃省兰州市地下水苯污染场地、西北某铬渣污染
场地等。纵观我国整体土壤环境状况,部分区域土壤污染严重,污染物质甚至影
响了耕地土壤环境,加上各种工业废弃的处理不合理,导致土壤环境状况不容乐
观。为此,国家生态环境部党组召开工作会议,在大力推行环境保护政策中,采
取一系列措施,将思想与行动统一起来,结合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贯彻落实,规
范引导,并通过环境监测技术手段,寻找适合的监测点位,加强对数据的分析,
以自动化、智能化功能提高对环境监测与数据把控的精准性。
二、污染场地环境调查的土壤监测点位布设方法
(一)污染场地环境调查土壤监测点位布设的原则
1. 现实可行性原则
现实可行性原则是指土壤监测点位布设要保障后续污染场地环境调查工作
能够顺利开展,并对所在区域的建筑、交通等因素予以充分考虑,土壤监测点位
·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