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77 - 环境监测技术理论研究与探析
P. 177

第六章  声环境监测研究



             定距离的防护带或隔离带,减少对非噪声车间和居民区的影响。
                 (3)交通噪声污染的防治
                 交通噪声是影响该县城区声环境质量的主要原因。近年来,该县城区路网迅

             速扩大,车流量明显增加,机动车在道路行驶过程中乱鸣笛现象较为严重,道路
             交通噪声污染加剧。为了治理交通噪声污染,城区应扩大禁鸣区范围,加强对车
             辆乱鸣笛现象的执法监督。同时,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控制城市车辆保有量
             的增长速度。

                 2. 加强噪声监管
                 (1)开展噪声达标区建设工作
                 为加强噪声监管,可在声环境功能区调整划分的基础上,进行“噪声达标区”
             建设,依据新划分的声环境功能区划,进一步扩大噪声达标区范围;进一步完善

             县域内道路交通噪声、工业噪声、建筑施工噪声、社会生活噪声的管理和综合整
             治,对环境噪声达标区内的各噪声源进行监督管理,保证达标区内环境噪声长期
             达标。
                 (2)加强项目审批管理

                 在项目审批管理方面,应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评“三同时”审批制度,对于
             工业企业新建、扩建、改建项目应严格执行环评审批,避免噪声敏感建筑区域内
             新增、改建、扩建等噪声污染工程项目。
                 (3)加大检查执法力度

                 相关部门应加大检查执法力度,尤其是 1 类区和 2 类区存在大规模、大范围
             的社会生活噪声源,尽可能减少环境噪声投诉的发生;及时处理噪声污染,减少
             信访投诉;检查夜间施工和夜间物流的合规性,检查相应的噪声控制措施的实施
             情况。



















                                                                                 ·165·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