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72 - 环境监测技术理论研究与探析
P. 172
环境监测技术理论研究与探析
来源等信息的记录,并将获取到的数据信息按照相关公式计算,准确体现该功能
区声环境造成质量与水平。由于普查监测法在应用过程中,存在敏感目标和监
测点位距离过远的问题,导致监测数据精准度有所降低,只能从宏观的角度进行
分析。
2. 定点监测法
在环境噪声监测工作中应严格遵循 GB 3096《声环境质量标准》,将其作为
基础依据,结合城市声环境功能区划定选择合理的噪声监测方法。目前定点监测
法应用范围较广,主要通过根据划分的功能区域,设置若干数量的监测点位,主
要进行动态化、持续化监测。同时,将获取到的数据信息进行统计,如城市不同
功能区昼夜间平均等效声级 dB(A)、监测点
数以及达标率等。监测结束后通过计算即可获取声环境质量水平,通过合理
地进行评价评估,作为后续声环境治理工作的有效参考。监测过程中需要合理设
置点位、监测点数量等,必须对各功能区进行覆盖,否则会造成监测结果不完整
等问题。
(二)道路交通噪声监测
道路交通也是城市中的主要噪声来源,在监测过程中需要在每条交通干线、
分支线的区域设置监测点,同时采用昼间瞬时采样监测技术,主要针对各道路的
车辆信息、车辆经过鸣笛次数以及等效声级信息监测。在噪声监测过程中需要考
虑各条道路干线的长度,将参数导入计算公式,即可准确分析出城市交通道路噪
声平均等效级值,明确该区域的交通环境噪声情况,并进行等级划分。
(三)噪声敏感目标监测
在不同功能区的声环境监测过程中,由于技术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大多只能
通过宏观层面去分析噪声水平,无法获得较为精准的数据信息,包括噪声污染源
的具体位置锁定、声环境敏感目标等,同时监测数据在我国法律法规上缺乏约束
力。为了弥补技术上的短板,相关部门应对噪声敏感目标监测,借助高精准度的
传感器设备获取准确数据,确实明确敏感目标周边声环境的具体质量,判断是否
符合日常生活需求标准,这样才能保证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同时在法律层面上也
能起到一定约束力,作为解决噪声来源、落实声环境治理工作的基础。监测过程
中注意无须投入过多资源、精力到人员较少的区域,应将监测重心放在人员集中
的功能区,准确分析声环境是否影响到工作与生活,另外,可以将监测点位设置
·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