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3 - 环境监测技术理论研究与探析
P. 33

第二章  水质监测研究



             理工作机制。相关单位要根据科技发展水平以及国家实际发展状况,不断改进完
             善水处理工作制度,保证我国的水体污染防治水平一直处于优秀水平。
                 3. 利用精密仪器

                 精密仪器的应用可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并且大大提高了检测的效率,
             减少了人工劳动,解放了劳动力,使得这项工作更富有弹性,在使用仪器设备时,
             必须对设备进行系统检查和校正,保证仪器设备的正常输出和运行,同时要求监
             测人员按流程进行工作。仪器设备使用一段时间以后需要进行后续维修和检查工

             作,从而尽可能保证使用时间的延长。一般来说,检测时间为两个检测周期之间
             做一次检测,这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环境检测数据的准确,可以合理反映水
             体污染状况的变化程度。
                 4. 引进技术人才

                 一方面,先进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引进必不可少,仪器设备的运行需要专
             业人员监督才算有所保障。另一方面,在引进人才之后,对人才管理也不能松懈,
             强化专业人员工作积极性以及责任心,使其明确自身责任意识,在实际工作中端
             正态度,加大监督力度。另外,管理人员需要定期组织讲座和培训,不断检测技

             术人员水平,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对专业素质不过关的技术人员予以鼓励提点,
             明确奖惩机制,激励技术人员不断提高对自身工作的重视程度,提高工作人员对
             于防治措施的认同度,从而提高工作质量,从而推进监测工作的进行和开展。


                 二、水生生物在水质监测中的应用

                 水生生物作为水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水环境关系密切。水质生物监
             测通过水生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来反映水质状况,利用生物之间及水生生物与其
             赖以生存的水环境之间存在着的密切联系完成监测。

                 (一)水生生物与水质环境关系
                 水生生物是水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水环境质量状况密切联系。水
             质状况优良,水体清洁时,水生生物的种类繁多,每种生物的数量上相对较少;
             随着水质污染的加剧,一些敏感性的水生生物就会死亡,种类就会减少,在生存

             下来后所形成的耐污染耐毒性的种类就缺少了其他水生生物的生态竞争,其个体
             数量就会增加;当水质污染加剧时,其耐污的种类就会逐渐减少,直至消失。因
             此,通过水质生物监测能够直接反映水体质量的现实变化对生物的影响及其危害



                                                                                  ·21·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