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5 - 环境监测技术理论研究与探析
P. 35

第二章  水质监测研究



                 2. 生物指数法
                 生物指数法就是运用数学公式反映生物种群或群落结构的变化,以评价水环
             境质量的数值的方法。生物指数法主要有 Beek 法、津田松苗法、沙农-威尔姆

             法等。以 Beek 法为例,其应用底栖动物物种来判断水质变化。
                                      生物指数(BI)=2nA+Nb
                 A:敏感种类,是在污染状况从未发现;B:耐污种类,在污染状况下才出现;
             n:底栖大型无脊椎动物的种类;BI=0,表示严重污染区域;BI=1~6,表示中等

             有机物污染区域;BI=10~40,表示清洁水区。
                 张光贵选择五日生化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溶解氧和氨氮、总磷、总氮等
             12 项指标,运用均值型综合污染指数法对洞庭湖的各个断面水质进行评价,证
             实了综合生物指数法克服了单项生物指数评价水质的不确定性和片面性等不足。

                 3. 微型生物群落法
                 微型生物群落法是应用泡沫塑料块作为人工基质来收集被监测水体中的微
             生物群落,然后根据微生物群集速度的快慢以及种类多少来评价水质。微型生物
             群落法适用于原生动物、藻类对水质的监测以及水体中有机污染或毒性污染监测

             评价。微型生物群落法监测是在水面下进行,具有方法简单,易操作等优点,且
             不受水深、水流速度及底质的影响。此外,微型生物群落法利用的泡沫塑料块孔
             径小(100~150Lm),大型浮游动物或其他无脊椎动物无法进入其中,可以采集
             到大多数的原生动物种类,能够实现连续采样监测,监测结构可靠、重复性强等

             优势。
                 4. 生物毒性试验
                 生物毒性试验,又叫生物测试,它是利用水生生物在水体中受到污染物的毒
             害而产生某些生理机能等变化测试出水体的污染状况。生物毒性试验分为静水式

             生物毒性试验和流水式生物毒性试验。生物毒性试验主要用于污染源监测,利用
             鱼类或藻类等对水体环境的敏感性,制定相应的水质标准和污水排放标准,并评
             价被监测水体的受污染程度以及监测水处理的现实效果和水质是否合规等。生物
             毒性试验能够获取被监测水质的诸多信息,即毒害物质进入水体后水环境的毒性

             如何变化,受纳水体的受影响程度,多种有害物质哪种毒性最大以及在何种条件
             下毒性最强等。此外,生物毒性试验在寻找污染物、评价水体污染程度、确定污
             水处理要求、监测水体处理实际效果等都有很好的应用效果。肖敏等测定丙烯腈、



                                                                                  ·23·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