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1 - 大数据技术及安全研究
P. 131

第四章  大数据伦理道德研究







                          第四章  大数据伦理道德研究




                                       第一节  数字身份


                 一、数字身份的应用现状


                 (一)数字身份的概念
                 身份是每个个体特有的属性,是个体与社会建立联系的基础。传统社会中,
             人类个体通过身份证、毕业证等各类纸质材料来证明身份。互联网时代,纸质信
             息变为由电子信息构建的数字身份,数字身份可以通过整合个体社交、购物、娱

             乐等多重多维信息,对个体进行全面刻画。在万物互联时代,数字身份不仅代表
             人类个体,设备、企业、资产、虚拟信息都有着各自的身份标签。数字身份是通
             过数字代码标识各类个体,连接物理实体世界与数字虚拟世界的桥梁。国外专家

             认为数字身份是个体独特属性的集合,描述了个体及该个体可以参与的相关工作
             的总和,通过给每个实体赋予数字身份标签,实现不同地域、不同行业、不同企
             业、不同个体之间的信息共享、数据共用。
                 (二)数字身份的意义

                 对于人类个体,用户借助数字身份可以快速辨别身份信息,不仅能决定如何
             公布自己的信息,而且可以更方便地与其他个体进行交易。对于企业主体,可以
             通过用户数字身份信息识别不同个体,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服务,并在实际的流
             程中替代传统的证件材料,降低用户与企业间的交流成本,提升业务流程效率。

             政府通过数字身份,可以标记、存储、识别所有个体的关键信息,对不同公民给
             予针对性的帮助,数字身份系统可助力监管部门提高监管有效性。随着互联网的
             普及,云计算、大数据和物联网等技术的成熟,信息化建设已经从消费互联网转
             向工业互联网,人人互联逐步向物物互联、人物互联方向演进。万物互联时代里,

             数字身份可以最大化释放用户价值,大幅度提高社会运转效率、信息共享以及互
             信程度,促进数字经济与传统经济的融合发展,为社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基
             础支撑与保障。



                                                                                 ·123·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