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7 - 大数据技术及安全研究
P. 127
第三章 大数据技术的应用
在能耗监控方面,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园区生产过程进行数字化监控,实现对企业
生产、园区设施、运输交换等的全流程“物联感知”,通过大数据算法最大限度
地降低资源消耗,如部分园区利用大数据及物联网技术实现园区路灯根据天气状
况自动开关等。
在环境质量管控方面,部分工业企业园区建设了园区环境综合监管信息平台,
实现园区多目标(环境监测—环境管理)、多维度(园区—企业)大数据监管。
平台以园区环境质量自动监控系统建设为基础,实现对园区环境质量、企业运行
与排放、集中治理设施运行与排放、固体废物存储情况等环境要素的全面感知。
同时,利用大数据技术对监测、监控感知数据进行一体化智能评估,提升园区对
企业环境影响的综合判断与管控能力、对园区特征污染的预警与应急能力。在环
境风险应急方面,部分化工园区构建化学工业区环境综合监管大数据系统,通过
建立危险化学品原料、产品、排放及其特性数据库,辨识重大危险源,并进行基
于 GIS 的园区废水、废气的日常排放“一张图”监管,综合统计、预测及评价环
境影响程度,并结合案例库和救援处置体系,实现面向园区的污染物排放动态监
管、园区污染预警和溯源、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决策。大数据系统的建立可加强化
工园区环境监控和突发事件应急指挥管理能力,减少园区环境风险事故的发生,
降低化工园区带给周边区域的环境风险。
2. 电力企业大数据应用
目前,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家电网”)的电力大数据正在被生
态环境管理领域所关注,电网公司与生态环境主管部门逐步探索政企合作新模式。
2020 年 11 月,生态环境部与国家电网在京签署《电力大数据助力打赢打好污染
防治攻坚战战略合作协议》,深化电力大数据在环保领域的应用。电力大数据在
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宏观形势分析和微观环境监管两个方面。
在宏观层面,在每季度组织开展的全国生态环境形势分析中,将用电量作为
经济运行的重要参考指标,用区域和行业用电数据及时准确反映经济运行态势,
以此为基础开展生态环境关联分析。在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等专项工作中,生
态环境主管部门依托电力部门信息数据库获取用户基本信息数据,为第二次污染
源普查基本单位名录库构建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各地广泛利用电力用户名录
数据以及用电统计数据辅助开展“散乱污”企业排查、重污染天气停限产监控等
工作。
·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