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3 - 大数据技术及安全研究
P. 123

第三章  大数据技术的应用



             进行全过程信息化管理,实现了信息技术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度融合。该平台可
             以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资料进行大数据分析,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
             形势分析、宏观政策制定等提供数据支撑,同时及时发布国家相关标准、规范和

             政策,确保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工程顺利高效推进。全国污染地块土壤
             环境管理信息系统具备污染地块名单录入,调查信息、监测信息、治理修复信息
             上报、审批、公示,污染地块统计分析等功能,解决全国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现状
             和风险不清晰、管理进度把控困难、管理效果不明确等问题,精细化把控管理业

             务流程进度、全面分析污染地块数据、有效展示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现状及管理状
             况。系统面向生态环境部、自然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实现国家、省、市、
             县四级的逐级管理,实现生态环境主管部门与其他政府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
                 生物多样性观测数据库及信息平台系统的生物观测数据主要包括哺乳动物红

             外相机影像数据、负责单位、样区、保护区等信息,可实现观测数据远程采集、
             传输和管理。平台系统基于大数据、高通量计算能力,利用图像识别和视频分析
             技术实现对生物多样性观测数据(海量图像与视频数据)的自动目标检测与识别,
             有效推动生物多样性大数据观测能力建设。重污染天气应急管理平台系统以辅助

             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清单上报与评估工作为目标,保障相关工作的规范化,实现
             应急减排清单和预案、重污染预警的统一管理,便于各级监督检查的清单化实施,
             促进重污染应急工作由纸质化向电子化、由个性化向标准化、由定性向定量、由
             城市独立管理向区域联防联控转变。平台系统利用大数据技术,从重污染天气形

             势研判、应急决策辅助、现场监督检查、重污染应对评估等方面,对重污染天气
             应急过程进行全程管理,提升重污染天气形势研判和应对的准确性。
                 (二)省级生态环境管理部门大数据应用
                 省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大数据应用的主要特点是“急用先行、试点示范、应

             用中优化”,在大数据顶层设计、数据库构建、业务流程、云存储等方面均有探
             索实践。在大数据应用方面,多数省级职能部门主要围绕污染源数据、环境质量
             数据、环境执法案件等的存储与查询,部分地区逐步提升为生态环境管理多业务
             协同、多数据整合、在线动态数据分析等。

                 山东省 2017 年启动生态环境大数据建设项目,以建成山东省生态环境数据
             资源中心为主要目标,整合全省生态环境数据资源,消灭信息孤岛,开发生态环
             境业务系统,并对原有业务系统进行提炼整合,实现生态环境数据与业务的可视



                                                                                 ·115·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