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1 - 大数据技术及安全研究
P. 121
第三章 大数据技术的应用
第六节 生态环境行业
生态环境大数据技术目前没有标准的概念,通常被认为是运用大数据理念、
技术和方法,对生态环境领域数据进行收集、存储、分析与利用,以解决通过传
统技术手段难以有效分析和处理的复杂性生态环境问题的技术,是大数据理论和
技术在生态环境领域上的应用和实践。生态环境大数据不仅具有大数据的基本属
性,还具有生态环境领域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存在数据来源多样、数据内容庞杂、
数据采集方式不统一、服务对象众多、业务化要求高等特点。“十三五”以来,
生态环境大数据建设在数据资源整合方面取得了较大进步,但在区域发展、机构
建设、数据共享及业务化应用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一、我国生态环境大数据的发展历程
我国生态环境信息化发展已有 20 多年。我国真正意义上的生态环境领域大
数据研究萌芽于 2013 年,主要依托于生态环境监测感知能力的快速发展。2015
年 9 月,国务院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明确大数据的国家基础性战
略资源地位,为大数据技术在生态环境领域的发展与应用指明方向。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大数据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推进全国生态环境监测数据联网共享,开展生态环境
大数据分析。2016 年 3 月,原环境保护部印发《生态环境大数据建设总体方案》,
以解决环境信息化体制机制不顺、系统建设分散与数据孤岛、业务协同和信息资
源开发利用水平低等突出问题。同时,该方案明确了生态环境大数据“一个机制、
两套体系、三个平台”的总体框架,即生态环境大数据管理工作机制、组织保障
和标准规范体系、统一运维和信息安全体系、大数据环保云平台、大数据管理平
台和大数据应用平台,为各级生态环境系统开展生态环境大数据建设提供了强有
力的政策支持和技术框架。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有
关专家纷纷对生态环境大数据建设与实践进行了探索,在生态环境数据资源整合
共享、科学决策、智能监管模式、大数据平台基础建设等方面均有实践,初步形
成了基于大数据优势的新型生态环境管理态势。
·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