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4 - 大数据技术及安全研究
P. 124
大数据技术及安全研究
Research on Big Data Technology and Security
化,形成了山东省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目前该系统已汇入污染源在线监测、环
境空气质量监测、水环境质量监测、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机动车排放监测、执法
监管等数据约 366 亿条,形成了 13 个数据专题库,实现了部门间的数据互联互通;
完成了省级生态环境业务系统的整合,由原有的 36 个整合为 24 个业务子系统,
实现了一个账号单点登录访问。
福建省依托省政府电子政务云平台和生态环境监测物联网,在全国率先建成
了覆盖全省的生态环境大数据云平台。纵向上,平台向上打通国家部委、向下穿
透至市县及相关企业;横向上,汇聚相关部门业务数据,实现了“横向到边、纵
向到底”的数据集成汇聚共享。整合水、大气、土壤等 108 个专题图层,利用大
数据进行环境质量动态监控、污染物扩散模拟、敏感点识别;划分生态环境监管
网格单元 16567 个,定期通过数据平台和资源卫星技术排查疑似问题,形成覆盖
全、反应快的“监管天网”;将生态环境保护督察、“12369”热线、执法检查、
监测预警等各类问题线索纳入平台,建立工业园区和重点监管企业数字化图库,
线上协调指挥、线下精准施治。
贵州省按照“三库 + 一中心 + 多业务系统”的总体架构,建成了环境质量、
污染源、生态环境空间地理信息三个数据库,形成生态环境大数据中心和污染源
自动监控、环境应急、环境执法、环评审批等多个生态环境管理业务系统,连通
省、市两级生态环境管理部门,形成生态环境大数据闭环监管。同时,数据库响
应国家大数据战略,在省人民政府信息公开目录里对环境质量状况、污染源监管、
核与辐射安全、环境影响评价等相关数据进行数据公开共享,有效提高了全省生
态环境保护综合决策、监管治理和公共服务水平,使贵州省生态环境大数据实践
应用取得了良好进展。
重庆市生态环境局主动探索依托大数据技术的环境管理模式,成立了生态环
境大数据建设专项工作小组,以生态环境大数据整合共享和深化应用为重点,形
成了一定成效与经验。建成“1+5+N”的生态环境大数据体系,即构建一个全覆
盖的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深化拓展五类生态环境大数据综合应用系统、建设完
善多项生态环境业务大数据系统。大气污染防治系统平台建立了“数据舱”和“作
战图”,实现全市国控站、市控站不同层级的空气质量、污染因子、首要污染物、
超标因子等数据分级、分层应用。水污染防治系统平台建立了水质问题清单、污
染源清单,实现国考、市考断面、饮用水水源地等水质动态监管,实现对区域、
·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