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7 - 动物生物技术与繁殖研究
P. 17

第一章  动物疫病监测与防控


             学的参考,尤其是突发疫情、新发疫情的监测数据,是疫苗、诊疗技术、动物疫
             病进展等科学研究的第一手资料,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提升了疫情预警和科学
             研究的效率。


                 三、动物疫病监测现状

                 动物疫病监测人员专业综合素质普遍不高,老兽医经验丰富,但对高科技、
             新技术接受能力有限,知识更新慢,对新的监测手段操作不熟练、不标准,监测

             结果缺乏准确性;新进兽医又缺乏实际经验,对工作环境、监测各环节工作流程
             不熟悉,宏观把控能力有限。在监测中,由于专业能力不够、专业知识不系统、
             宏观把控能力不足,导致对疫病隐患的警觉性不高,对疫情的判断不及时,预警
             不准确,最终延误疫情处置的最佳时期。从管理者到防疫人员,再到养殖者,都

             要树立监测先行的工作理念,加大对疫病监测的重视程度。管理者要真正重视疫
             情监测工作,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监测方案,加强对疫病监测的监督,必要
             时可对动物疫病监测执行强制措施。防疫人员要注意转变工作方式,在日常工作
             中要积极主动地做好潜在高风险区的监测工作,同时要未雨绸缪,提前制定好解

             决方案,将疫情扼杀在摇篮里。养殖者是直接接触动物的人员,是保障养殖业健
             康发展的关键,要树立疫病风险管理理念,要定期主动开展监测、积极配合采样,
             提高监测效率,降低疫病发生率。
                 不管是防疫人员还是养殖业主,对动物疫病的发生都存在侥幸心理,认为自

             己负责或养殖的动物不会出现疫情,致使监测工作开展得不够扎实,只注重大规
             模的集中检测,只图被动地完成监测任务,对日常监测缺乏主动性和敏感性。大
             型规模养殖场监测、防疫的意识尚可,但很多小型养殖场,尤其是散养户,对动
             物疫病监测不重视,甚至因为担心抽样可能让动物产生应激反应不利于生长,而

             排斥采样检测。兽医是一门专业性极强的职业,专业的事就要交给专业的人来做。
             首先,要结合实际情况,安排责任心强、符合岗位要求的专业人员到岗工作,提
             升监测队伍的整体素质。其次,要定期对专业人员开展培训,主要针对家畜家禽
             的常见疫病和新发现动物疫病的基本情况、诊断技术、监测采样技术、防控技术、

             生物安全等多种内容,提升专业人员的业务能力。培训结束后,要进行考核,实
             施激励机制,调动培训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培训效果。最后,要建立评估和
             监督机制,定期与不定期结合,督查防疫监测人员的日常工作,及时发现和纠正



                                                                                      3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