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81 - 动物生物技术与繁殖研究
P. 181

第六章  人类疾病动物模型的发展


             疾病模型。抗肌萎缩蛋白(Dys)主要分布于心肌和骨骼肌细胞,可以保护肌细
             胞膜在肌肉收缩时不受损伤。Dys 基因突变会引起杜氏肌萎缩症(DMD)。将
             Cas9mRNA 和靶向 Dys 基因的 sgRNA 注射进猕猴胚胎中,构建出 DMD 疾病模

             型猴,发现在雄性和雌性猴子中都能成功诱发突变,并且早期的 DMD 症状伴随
             着明显的 Dys 蛋白水平降低以及肌肉的退化。昼夜节律失调会导致身体功能障碍
             和疾病,如睡眠障碍、代谢疾病、心血管疾病、免疫疾病和肿瘤、出生缺陷和生
             殖问题,以及神经和精神疾病。然而,关于昼夜节律系统如何影响这些疾病或昼

             夜节律调节成分等知之甚少。2019 年,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
             中心孙强与张洪钧团队合作使用 CRISPR/Cas9 技术建立了 BMAL1(一个关键的
             昼夜节律成分)敲除的猕猴模型,随后通过体细胞核移植(SCNT)技术克隆了
             BMAL1 修饰的食蟹猴。

                 将靶向 BMAL1 外显子 13 和 8 的 sgRNA 分别显微注射到食蟹猴受精卵中并
             移植,基因型鉴定得到 2 只雄性和 1 只雌性的 BMAL1 敲除模型猴,昼夜节律调
             节的关键成分,如 PER1、PER2、CRY1 和 CRY2 在这些敲除猴中都被下调。与
             野生型对照相比,基因敲除猴夜间活动升高,REM(快速眼动)、NREM(非快

             速眼动)和总睡眠减少。这是首次建立 BMAL1 基因敲除的非人类灵长类动物模
             型,将有助于阐明生物节律失常衍生疾病的新机制,并为其开发新的治疗方法。
             Phelan-McDermid 综合征与 SHANK3 基因的突变或破坏高度相关。研究人员利
             用 CRISPR/Cas9 介导食蟹猴 SHANK3 基因突变。体细胞基因型分析以及脑活检

             证实了 SHANK3 基因发生了突变并且 SHANK3 蛋白水平降低。突变体表现出睡
             眠障碍、运动障碍和重复行为增加,以及社交和学习障碍。
                 总之,SHANK3 突变的食蟹猴模型表现出了自闭症谱系障碍和 Phelan-
             McDermid 综合征的显著特征。PINK1 基因的突变会导致人类早发性帕金森病

             (PD)和选择性神经退行性变。研究人员将整合优化后的靶向 PINK1 基因的
             CRISPR/Cas9 系统注射到食蟹猴受精卵中并移植,在三只新生猴中实现了对目标
             位点精确有效的基因编辑,突变猴成纤维细胞中 PINK1 的移码突变导致 mRNA
             减少。研究结果表明,将 Cas9(D10A)切口酶 mRNA 和截短的 sgRNA(都被

             证明能够降低脱靶的效率,提高靶标基因的特异性)共同注射到单细胞食蟹猴胚
             胎中,可以成功构建非人灵长类的 PD 疾病模型。





                                                                                    167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