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84 - 动物生物技术与繁殖研究
P. 184

动物生物技术与繁殖研究
                Research on Animal Biotechnology and Reproduction


            的社会奖励行为。这些异常行为与用 TALENs 靶向食蟹猴胚胎 MeCP2 基因获得
            的突变猴模型类似,表明通过腺病毒介导的对体内致病基因的编辑操作能直接导
            致青春期的灵长类动物的行为改变,为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的快速生成铺平了道

            路。脂质纳米颗粒(LNP)可以通过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将基因编辑货
            物递送至肝细胞。
                纯合子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HoFH)是一种以完全或接近完全 LDLR 缺乏、
            血液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显著升高和过早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性心

            血管疾病为特征的遗传病。为了能够在 HoFH 患者中进行体内肝脏基因编辑,科
            学家通过 CRISPR/Cas9 对 LDLR 基因进行体细胞敲除构建食蟹猴 HoFH 疾病模
            型,并且利用模型验证了 GalNAc-LNP 传递技术能够在 HoFH 猴模型中对肝脏基
            因进行有效的编辑。此外,目前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通过长期及重复地使用抑制

            PCSK9 或 ANGPTL3 的药物来治疗,任何一个基因功能丧失都会降低胆固醇并
            防止心脏病发作。科学家利用 CRISPR 腺嘌呤碱基编辑器 mRNA 和 LNP 包裹的
            靶基因 sgRNA 一起通过静脉注射进行体内递送,经鉴定可以有效且精确地修改
            同一活食蟹猴中的 PCSK9 和 ANGPTL3 基因,并降低相关基因的表达。这些数

            据为 CRISPR 单碱基编辑器同时精确作用于多个靶基因提供了经验,并提升了对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和心脏病发作进行多基因干预的前景。不仅如此,广西医科
            大学赵永祥团队运用彩超引导经肝门静脉将 CRISPR/Cas9 系统导入食蟹猴的肝
            脏,实现了对肝细胞的抑癌基因 Pten 和 p53 直接进行编辑,产生更接近于人类

            体细胞基因突变的原发并转移性肝癌食蟹猴模型,这是全球首例体内原位基因编
            辑肝癌猴,为深入研究肝癌等恶性肿瘤病理机制、探索有效治疗干预方法提供了
            重要技术平台。

                二、灵长类动物在神经系统疾病模型中的应用


                灵长类动物遗传、行为、认知、生理、生化和解剖结构等生物学特性与人
            类比较接近,具有高级的脑功能结构及神经活动的优势,高度发达的前额叶皮质
            控制着高级认知功能是其他实验动物不可替代的,能更好地回答各种分子细胞机

            理是否在整体水平上表现出类似于人类的生物学问题以及疾病特征和过程,是研
            究人类神经系统疾病理想的模式动物,研究的结果更容易推广应用到人。常被用
            于建立神经退行性疾病、精神性疾病等疾病的动物模型,研究其发病机制、病



            170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