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79 - 动物生物技术与繁殖研究
P. 179

第六章  人类疾病动物模型的发展


             以快速复制,中国仓鼠伴有支气管炎和肺炎,感染后体质量显著下降,且与金黄
             仓鼠模型相比,中国仓鼠具有显著优势,包括临床症状明显、体积小、遗传数据
             鲜明。另外,中国仓鼠具有建立感染巴贝西虫实验模型的潜能。叶莉等通过腹腔

             注射含巴贝西虫的血液感染中国仓鼠,发现病原体可在中国仓鼠体内长期潜伏,
             且具有典型的蜱传寄生虫病特点。中国仓鼠对杜氏利什曼原虫也非常敏感,是理
             想的黑热病模型实验动物。同时,中国仓鼠也是旋毛虫感染较为适宜的模型动物。
             由此可见,中国仓鼠在传染病学研究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五节  人类疾病模型灵长类动物的发展


                 一、非人灵长类疾病模型研究现状


                 常用的非人灵长类实验动物主要包括食蟹猴、恒河猴及绒猴。随着基因编
             辑技术的不断发展,科学家们已经能够成功地修改非人灵长类动物的遗传信息并
             创造新的特征。目前,基于胚胎时期基因敲除(knock-out,KO)、单碱基编辑
             (BE)、基因敲入(knock-in,KI)以及基于体细胞基因编辑等方法,科学家们

             已经获得了多种类型基因修饰的疾病模型猴。
                 (一)基于胚胎 KO 构建的非人灵长类模型
                 自 TALENs 技术开发以来,在斑马鱼、蝾螈和小鼠等动物上都成功地实现

             了基因编辑,并且在小鼠身上也能实现生殖系的传递。近年来,TALENs 技术
             在非人灵长类上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MeCP2 是一个位于 X 染色体上的纯合致
             死基因,对哺乳动物的学习记忆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与 Rett 综合征(RTT)
             和自闭症谱系障碍(ASD)高度相关。2014 年,昆明理工大学季维智教授团队
             利用 TALENs 质粒注射食蟹猴受精卵,首次成功构建了 MeCP2 基因突变的猕猴

             和食蟹猴模型,并且验证发现基因组内并没有脱靶和随机整合的情况。同年,
             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孙强与仇子龙团队共同合作,利用
             TALENsmRNA 注射食蟹猴胚胎并移植,获得了一只 MeCP2 突变的雄性食蟹猴,

             但是可能由于这个致病位点的性别特殊性,雄性猴出生后不久就夭折了。
                 此外,Chen 等在 2017 年利用 TALENs 靶向食蟹猴 MeCP2 基因,成功获得
             了 RTT 疾病猴模型,该猴具有跟临床患者极为相似的特征,如社交障碍、刻板




                                                                                    165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